登隴坂二首
(唐)王績
其一
客行登隴坂①,長望一思歸②。
地險關山密,天平鴻雁稀。
轉蓬無定去③,驚葉但知飛。
目極征途遠④,勞情歌《式微》⑤。
其二
隴坂三秦望⑥,游人萬里悲。
何關嗚咽水,自是斷腸時。
風高黃葉散,日下白云滋⑦。
悵望東飛翼⑧,憂來不自持。
【作者簡介】
王績(585~644年),初唐詩人。字無功,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市)人。王通之弟。嘗居東臬,號東臬子。仕隋為秘書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詔門下省,后棄官還鄉。王績放誕縱酒,其詩多以酒為題材,贊美嵇康、阮籍和陶潛,表現對現實不滿,但也流露出頹廢消極思想。原有詩集,已散佚,后人輯有《東臬子集》(一名《王無功集》)。《全唐詩》存錄其詩一卷。
【詞語簡注】
①隴坂:亦名隴坻、隴山,即今日六盤山。參見前張衡《四愁詩》注釋。
②長望:長時間觀望。
③轉蓬:指秋日蓬草根斷,隨風飄轉。
④目極:即極目,指眼睛看到盡頭。
⑤《式微》:詩歌篇名,見《詩經·邶風》。
⑥三秦:今陜西省一帶地區,古為秦國,項羽滅秦,分其地為雍、塞、翟三國,故稱“三秦”。
⑦滋(音zī):滋生、生長的意思。
⑧東飛翼:向東飛的鳥兒翅膀,在此代指東飛的鳥兒。
【內容簡析】
《登隴坂》詩是由隋入唐的詩人王績較有影響的作品。第一首《登隴坂》起筆寫詩人客行異鄉,登上六盤山頭,長望思歸,勞情傷感。詩人在三、四句寫邊地“地險關山密,天平鴻雁稀”,對仗工整,寫景能抓住六盤山地區的“地險”與“天平”特點,很有韻味。五、六句“轉蓬無定去,驚葉但知飛”,又突出地刻畫了六盤山風急地寒、蓬草隨風飄轉、落葉漫空翻飛的景象,的確是精彩之筆。最后兩句,由景入情,詩人極目四望,征途遙遙,內心不由得勞情傷懷,唱起了《詩經·邶風》中的《式微》之歌來。全詩樸素自然,融情入景,不事雕飾,于不經意處點染出了含蓄蒼涼的意境。
第二首《登隴坂》詩,詩人從第一首抒寫小“我”的個人感受中跳出,站在群體的角度來審視登臨六盤山的見聞與感受。“隴坂三秦望,游人萬里悲”兩句,寫站立在六盤山巔向三秦大地回望,出門在外的游人不由會生出萬里之外的悲愴。三、四句寫這并不只是嗚咽而下的山間溪流所引起的傷感,而是來到了這里你自然會生出思鄉念親的斷腸之感。五、六句寫六盤山上的獨特景物:狂風高吹,黃葉飄散,落日西下,暮云滋生。正是在這種特別的情景之下,當游人惆悵地仰望著東飛的鳥兒,誰能自我把持,不讓那濃濃的鄉愁和鄉思從心底涌來?全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情得到深化,表明王績已能成功地寫出《登隴坂》這樣的律詩,這在初唐律詩尚不定型的時期,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上一篇:(清)王柏心《登六盤山作歌》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南朝·梁)吳均《答 柳 惲》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