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北京市·臥佛寺》古詩詞賞析大全
臥佛寺,即壽安寺,又名十方普覺寺,因寺內有臥佛造像而著稱,在北京海淀區西山北部的壽安山南麓。建于唐貞觀年間,初名兜率寺,元延祐七年擴建稱昭孝寺,后來又曾改名洪慶寺,明代名壽安禪林,崇禎年又改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十方普覺寺。臥佛殿內供有元至祐元年(1321年)鑄造的銅臥佛一尊,長5米余,后面環立12尊泥塑佛像,表現釋迦牟尼涅槃于娑羅樹下,向弟子囑咐后事的情景。臥佛鑄造渾樸精致,體現了元代鑄造技術和雕塑藝術的成就。
穿云依古寺,佛臥自何時?
寶塔當空現,珠宮倚褵危。
迷津時有度,慧性故應疲。
生滅原無二,常醒誰更知?
[詩名] 壽安寺
[作者] 孫丕揚,明代富平人。
[注釋] ●寶塔:明憲宗成化年間敕命寺前起修延壽舍利塔,此句即指該塔,但塔今已廢圯不存。●珠宮;指臥佛寺殿宇。●褵危:高峻的叢山。褵:大山上累小山為褵。
古佛何由枕簟便,都忘寂照在安眠。
毫端不動空諸相,鼻息無聞斷眾緣。
背倚寶崖憑百仞,榻臨琪樹欲千年。
茫茫長世甘長醉,可解間參夢境禪。
[詩名] 壽安古佛
[作者] 朱之蕃,明秣陵(南京)人。
[注釋] ●枕簟便:枕著竹席做成的便枕。
亦為青山好,無時不臥游。
高陰琪樹午,清響梵林秋。
寂寞全棲石,虛空半枕流。
自然齊萬物,吾欲夢莊周。
[詩名] 壽安寺記游
[作者] 黃汝亭,明武林(今浙江杭州)人。
[注釋] ●梵林:佛門、寺。●莊周:戰國人,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著書52篇,集為《莊子》,其言多為哲理,旨趣深奧,與老子相近。關于此人有“蝴蝶夢”的傳說,即所謂“莊生蝶夢”。
何意空門里,名花傍酒杯。
恍疑天女散,絕勝洛陽栽。
香與青蓮合,陰隨貝葉來。
佛今臥未起,說法為誰開?
[詩名] 臥佛寺牡丹
[作者] 汪其俊,明代安徽歙縣人。
[注釋] ●牡丹:當時壽安寺多牡丹,開時爛漫特甚,北京城里人多來此觀賞,愛不忍去。●空門:佛教對佛寺的又一種稱呼。
山門云破塔高懸,碎路行來碧溪邊。
佛臥似經千劫老,客游曾記十年前。
柿光點點分紅日,竹韻芒芒含翠煙。
西麓試探泉盡處,坐聽石隙瀉涓涓。
[詩名] 臥佛寺
[作者] 吳惟英,今人。
[注釋] ●千劫老:歷經千般劫難而老態依稀。言外之意是佛亦有老,何況人乎?
上一篇:關于描寫《河南省·南陽臥龍崗》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上海市·古漪園》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