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北京市·古北口》古詩詞賞析大全
古北口,是燕京北部長城的又一個重要關隘。今北京密云縣的東北部。長城東有山海關,西有居庸關,屹若門戶,而古北口控兩關中,崖壁崎峭,道路扼隘,距都城不過二百里,尤為鎖關重地。春秋戰國時燕國就在這里筑長城設關。唐時設東軍、北口二守提,五代時曾為戰場,宋代是出遼必經之地,金代稱留斡嶺、鐵門關。元代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內蒙多倫縣)的必經之路。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建古北口城,名營城,城設東、北、南三門,至今仍可見城垣遺址。至于古北口長城,則是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橫跨在潮河之上,下設三道水門,是長城建筑中不多見的勝景。
潮河,潮河,流迫山河;
中有嵯岈之巨石,旁倚峻嶝之危坡。
長垣占乎重隘,鐵壘肅乎金戈。
虜兮,虜兮,將奈何!
[詩名] 古北口潮河
[作者] 楊選,明代古北口守邊大臣。
[注釋] ●潮河:古北口外大河,寬處二、三里,窄處僅二、三丈,山高水陡,地稱絕險,長城即橫跨其上。●長垣:指長城。●鐵壘、金戈:鐵門關與守關士卒。●虜:指北方女真族。
朝度潮河草色昏,千山迭翠照乘軒。
鐃歌十部三關應,烽火孤城萬騎喧。
雨發遼陽增海色,大低盤領暗云根。
遙馳羽檄傳都護,早控兵威護寢園。
[詩名] 雨中渡潮河
[作者] 王嘉謨,明代人。
[注釋] ●乘軒:指乘坐的車馬舟楫。●羽檄:上插羽毛的緊急軍書。●都護:鎮守邊疆的武將。
黃谷清河古戍間,鑾車此日省方還。
長林曲抱千溪水,小徑斜通萬仞山。
地扼襟喉趨朔漠,天留鎖鑰枕雄關。
時平不用夸形勝,云物秋澄斥堠閑。
[詩名] 回鑾抵古北口
[作者] 玄燁,清康熙帝。北巡回鑾途中經古北口,賦此七律。
[注釋] ●古戍:古代軍隊設防或防守之地,此處即指古北口。●省:巡視。●朔漠:北方的沙漠地帶,也稱漠北。●形勝:地勢優越,易守難攻。●斥堠閑:由于“時平”(太平盛世),守望城關的士卒也閑了起來。斥堠:古時稱軍中伺望敵兵的人,同今之哨兵。
棲山駕海帶秦遼,拓抱中原迥九霄。
此日無煩夸地險,當年見說控天驕。
金甌詎恃一丸固,玉燭恒慚六幕調。
來往巡農兼閱武,萬年家法如神堯。
[詩名] 出古北口
[作者] 弘歷,北巡經過古北口賦此詩。
[注釋] ●棲山二句:居住山巔,駕臨渤海,象帶子一樣連接陜甘和遼冀;拓抱中原大地,迥然屹立于九霄。極寫長城之雄偉。●天驕:漢朝稱匈奴單于為“天之驕子”,后來稱歷史上某些少數民族君主為“天驕”。●金甌句:本為金屬的杯子,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國土。●詎(ju),豈。全句意思是國土豈能依仗一顆彈丸的險關來鞏固?古時有“一丸泥”可封住函谷關之說。●玉燭句:現在國泰民安,可我常以靠老天爺的恩賜而羞愧。玉燭,猶清和,古時用以形容所謂太平盛世。六幕:指天地四方,猶六合。●神堯:唐堯,喻指康熙帝,弘歷的祖父。
人工真可奪天工,界限風光迥不同。
今口入關逢綠柳,前朝背樹憶丹楓。
黍梌是處欣都稔,睥睨當年勢尚雄。
地脈千秋自無恙,陡懷壯士對西風。
[詩名] 人古北口
[作者] 弘歷
[注釋] ●界限:古北口是中原與漠北的界限。●黍稌: (tu,徒)句:令人高興地看到莊稼都熟了。黍,黃米。稌,稻。稔(ren,忍)莊稼成熟。●睥睨(bi ni,碧逆):斜著眼睛看物,傲視。●地脈:地勢風水,這里指清朝的天下。●陡懷句:面對秋風,突然想起漢高祖劉邦《大風歌》中“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情懷。也可理解為想起那些面對西風戍邊的壯士們。
古北雄關外,千山應接多。
峰回常礙目,路轉每循河。
省歲籌旸雨,連云多麥禾。
好風資長養,輕拂翠旗過。
[詩名] 口外
[作者] 竇光鼐,字元調,清諸城人,幼有神童之名,乾隆時進士。
[注釋] ●應接多:謂山巒太多,雙目應接不過來。●峰回二句:山峰回旋擋住了視線,可循河轉彎,又可向前延伸。“峰回”、“路轉”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省歲句:考查年歲統計晴雨情況。
山蒼水白臥牛城,三尺黃旗萬馬鳴。
半夜檀州看秋月,河山表里更分明。
[詩名] 古北口中秋
[作者] 曹寅,字子清,號荔軒,《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清遼陽人。官至通政使、江寧織造。
[注釋] ●山蒼句:古北口這座城傍青山、臨白水,像一條牛躺在那兒。●檀州:行政區劃,唐置明廢,在今密云縣境內。古北口舊屬檀州。●河山表里:指國家疆土,長城內外。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句。意思是有山河為屏障,自守無虞。
翠輦臨邊塞,檀州有故關。
南來通一線,北顧見群山。
連弩思前代,偏槍近此間。
飛猱行尚怯,高鳥度應艱。
蘇轍題詩出,王曾奉使還。
何如今一統,秋曉戍樓閑。
[詩名] 出古北口詠古
[作者] 紀昀,字曉嵐,清河間獻縣(今屬河北省)人,乾隆年進士,官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
[注釋] ●翠輦:皇帝座車,作者是隨駕北巡。●故關:指古北口關城。●連弩二句:說見到戰士的武器,想起長城的古今。連弩,裝有機栝,可連續發射的弓。偏槍:可從側面刺出的槍。●飛猱(nao,撓):一種攀樹木,輕捷如飛的猿猴。●蘇轍二句:蘇轍,北宋文學家,曾出使契丹,由古北口出境,留有詩文。王曾,北宋咸平年間也出使北國,經過此地。
亂山如戟擁孤城,一線人爭鳥道行。
地險東西分障塞,云開南北望神京。
新圖已入三關志,往事休論十萬兵。
都護近來常不調,年年烽火報升平。
[詩名] 古北口
[作者] 納蘭性德,字容若,清代人,康熙進士,康熙帝授一等侍衛,詩詞均享有盛名。
[注釋] ●鳥道:形容險要狹窄的山路,只有鳥才可以飛渡。●神京:即帝都,指北京。●三關志:三關是三個重要關口,指山海關、居庸關及古北口。志,地理志書。●十萬兵:指胸中藏有作戰的韜略。宋仁宗時范仲淹守衛西北邊疆,抵御了西夏入侵,被稱譽為“范老夫子胸中有十萬甲兵”。●都護:鎮守關城的武官。
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客中誰與換春衣?
終古閑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游絲,信回剛道別離時。
[詩名] 浣溪沙·古北口
[作者] 納蘭性德
[注釋] ●楊柳二句:去年正當北雁南飛的時候,蒙親友折柳送行,依依惜別,踏上征途。●信回句:轉眼已是春天,可是接到回信才敘談秋天別離時的情景。
地險雄關舊,秋臨獨客驚。
馬頭懸漢月,山背絡秦城。
草帶烽煙色,蟬為朔吹聲。
輿圖正無外,大漠亦神京。
[詩名] 古北口
[作者] 顧陳垿,字玉亭,號賓陽。清代鎮洋(今江蘇太倉)人。康熙舉人。精通文學、算學、樂律和醫學。康熙時以算學應試,列第一,人稱算狀元。
[注釋] ●雄關舊:關勢雄險,但已是舊日故跡,今日已不復設防,故稱“舊”。●客驚:在秋日登臨此關,見此地壯麗景色,怎能不使他為之一驚。“驚”字中含有欣喜的意思。●馬頭二句:前句從李白詩句“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化來,使人體會到詩人騎馬登山俯視一切的雄姿。漢月、秦城出自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之句。●草帶二句:詩人撫今追昔,想起昔日長城烽煙,又化用王勃“烽煙望五津”之句,說這里的草仿佛被烽煙薰染過似的;這里的蟬也富有特色。唐太宗詩句:“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是說邊草邊雁之聲被北風吹斷,而此處蟬聲卻伴著北(朔)風,一起鳴奏,盡抒喜秋之暢。●輿圖二句:借景抒情,贊美祖國版圖廣大、四方統一的業績。古來這里是“華夷之界”、“內外之塞”,現在已無內外之分,連邊遠大漠也屬帝京管轄。神京,對京城的稱頌。
上一篇:關于描寫《江西省·南昌》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河南省·古吹臺》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