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陜西省·華清宮》古詩詞賞析大全
華清宮因驪山溫泉而建,相傳由秦始皇時砌石起宇,至漢武帝時正式擴建為離宮。唐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下詔重建,命名為“湯泉宮”。唐高宗咸亨二年 (671年)改名“溫泉宮”。天寶六年(747年)唐玄宗定名為“華清宮”,每年攜楊貴妃在此過冬,常在此沐浴。“華清” 二字,與此魏元萇《溫泉頌》 中之 “淵華玉澈,心清百仞”和南北朝王褒《溫湯銘》中之 “飛流瑩心,華清駐老”二句有關,而華清宮真正名聲大噪則是與白居易的 《長恨歌》聯系在一起的,“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的名句至今膾炙人口。《太真外傳》說:“華清宮有端正樓,即貴妃梳洗之所;有蓮花湯,即貴妃澡沐之室。”安史之亂后,華清宮日趨沒落,唐末幾乎全廢。后晉天福年間賜與道士,更名為 “靈泉觀”,金元兩代進行過修繕。現今華清池古建筑多系清代修建。1956年按原華清宮的名稱進行擴建,有飛霜殿、宜春閣、蓮花湯、海棠湯、龍吟榭、日華門、月華門、九龍湯、石舫、飛霞閣、楊妃池、飛虹橋、棋亭等。雕梁畫棟,九龍吐水,桃紅柳綠,泉水潺潺,游人至此,既可發思古之幽情,又可領略獨特的溫泉風光。
華清池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詩名] 長恨歌 (全詩120句,余錄于“楊貴妃墓”)
[作者] 白居易,此詩通過李、楊悲劇的
描寫,從側面反映出“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這一歷史時期。詩人原意是對李隆基后期的昏聵進行諷喻,但創作的結果,字里行間卻對李、楊的愛情悲劇流露出掩飾不住的同情和歌頌。這就使這首詩在主題思想上存在著一大矛盾,因而成了自唐以來,直至今日仍然有爭議的問題。可是這首詩的藝術成就則是一致公認的,許多佳句被廣為傳誦。
[注釋] ●漢皇句:借漢武帝寵愛李夫人的故事影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漢書·外戚傳》:“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延年侍上,起舞,歌曰: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上嘆息曰: ‘善!世豈有此人乎?’ 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傾國傾城,言女色之害足以傾復邦家,后多用為稱譽美人之詞。這句仍有諷刺意。●御宇: 統治天下,此處指唐玄宗。●楊家四句: 楊貴妃小字玉環,蒲州永樂 (今山西芮城縣)人,早孤,養于叔父楊玄珪家,美貌而又聰慧,知音律,善歌舞。開元二十二年,為玄宗十八子壽王李瑁妃子。二十五年武惠妃死,后宮無當玄宗意者,有言楊妃姿美,玄宗召入禁中,二十八年,先度為女道士,住太真宮,道號太真,這是暫時的安排處置。到天寶四年,冊封為貴妃,另為壽王聘韋昭訓女,楊妃從此得幸。詩句中“養在深閨人未識”,這是作者有意避諱。●回眸二句:極力描寫貴妃的媚態壓倒后宮的妃子和宮女。回眸,眼神靈轉。六宮,皇后和妃嬪所住,前一宮為正寢,皇宮所居,后五宮為燕寢,夫人以下分居之。粉黛,本為化妝品,用為婦女代稱,此指宮中女子。●賜浴:玄宗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均在華清宮過冬,見到楊玉環后,十分高興,命于溫湯洗浴。●凝脂: 形容皮膚白皙光滑,語出自 《詩經·碩人》: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嬌無力: 據陳鴻《長恨歌傳》: 楊玉環“既出水,體弱力微,若不任羅綺,光彩煥發,轉動照人。”●三千人:封建帝王的宮女數以千計,唐高祖時曾放出宮人“計三千余人”。太宗時,后宮“無用宮人,動有數萬。”玄宗武惠妃死后,“后庭數千,無可意者”。此處三千是概數,實不止此數。●姊妹二句:天寶四年冊封貴妃后,追贈貴妃父親玄琰為太尉,齊國公,叔父玄珪為光祿卿,宗兄铦為洪臚卿,锜為侍御史,釗賜名國忠,由御史升為右丞相。三姊并美,玄宗呼為姨,封為韓、虢、秦三國夫人,出入宮掖,恩寵無比。列土,列爵分土,按照一定等級分土吃租。可憐,值得羨慕之意。●漁陽句:指安祿山反叛作亂事。安祿山反于范陽,此處暗用東漢彭寵占據漁陽叛漢事,故不用范陽,而用漁陽。●霓裳羽衣曲:楊貴妃最喜愛而擅長的歌舞曲,從印度傳來。詩人通過這一段宮中生活的描寫,不無諷刺地向人們介紹了男女主人公: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還形象地暗示讀者,唐玄宗的迷色誤國,終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終于釀成安史之亂,這就是悲劇的根源。
酒幔高樓一百家,宮前楊柳寺前花。
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
[詩名] 華清宮
[作者] 王建
[注釋] ●酒幔:即酒旗,酒簾,古代酒店門外懸掛以招攬顧客的標幟。●內園:指華清宮內之園。《全唐詩話》載: “唐置溫泉湯監,監丞種瓜蔬,隨時貢奉。”●進瓜:溫泉附近地暖,故瓜菜早熟。另據《太平寰宇記》載:“(秦)始皇以驪山溫處,令人冬月種瓜,招天下儒者議之,人說不同,因發機陷之。”
溫泉流入漢離宮,宮樹行行浴殿空。
武帝歸時人欲盡,青山空閉御墻中。
[詩名] 華清宮
[作者] 張籍
[注釋] ●漢離宮:華清宮是漢武帝時擴建為離宮的,故曰漢離宮。《三秦記》載:“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驪山湯,漢武帝重加修飾焉。”
天寶承平奈樂何,華清宮殿郁嵯峨。
朝元閣峻臨秦嶺,羯鼓樓高俯渭河。
玉樹長飄云外曲,霓裳閑舞月中歌。
只今惟有溫泉水,嗚咽聲中感慨多。
[詩名] 華清宮
[作者] 張繼
[注釋] ●天寶:唐玄宗的年號之一,742至756年,計15年。●承平:太平。●朝元閣:驪山西繡嶺上唐玄宗所修的殿閣,供漢白玉的老君像。《錄異記》:“天寶中玄宗欲望玄元像,夢神人曰:‘太白(山)谷中有玉石可取而琢之。’遣使入北谷,紫氣下果掘得玉石,琢為玄元皇帝像祠之。制作精絕,故曰朝元閣。”●羯鼓樓:《長安志》載:羯鼓樓“在朝元閣東近南繚墻之外。”相傳唐玄宗每困乏時,輒命擊羯鼓。宋璟有詩形容羯鼓說:“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山峰取不動,雨點取碎急。”●玉樹:即南朝陳后主所制舞曲《玉樹后庭花》,人稱之為亡國之音。●霓裳:即唐玄宗所制之《霓裳羽衣曲》,傳說是玄宗夢游月宮時帶回來的樂曲。
春月夜啼鴉,宮簾隔御花。
云生朱絡暗,石斷紫錢斜。
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
蜀王無近信,泉上有芹芽。
[詩名] 過華清宮
[作者] 李賀
[注釋] ●朱絡:指宮殿里的紅漆窗格。●紫錢: 石上形似銅錢的苔蘚。●玉碗: 指宮殿上的承露盤。《漢武故事》載:通天臺“上有承露盤,仙人掌檠玉杯,以承云表之露。”●舊紗:是說華清宮里燈紗依舊,但已是物故人非。●蜀王:安史之亂后,唐玄宗逃往四川,人稱蜀王。●芹芽: 一種水草。此句是說,唐玄宗奔蜀后遲遲不歸,泉中的水草都發芽了。
華清恩幸古無倫,猶恐娥眉不勝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暫蒙塵。
[詩名] 華清宮
[作者] 李商隱
[注釋] ●娥眉:女子長而美的眉毛,用來形容女子貌美。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中,有“入門見嫉,娥眉不肯讓人”之句。這句詩是說楊貴妃還怕美貌勝不過別人。●褒女:指周幽王寵妃褒姒。周幽王荒淫無道,為博寵妃一笑,在驪山烽火戲諸侯,終于亡國。●蒙塵:古時指天子逃亡在外,蒙受風塵,這里指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中倉惶奔蜀。末兩句是說褒姒可以使西周滅亡,而楊貴妃只不過是使唐玄宗暫時出逃,所以褒姒有資格取笑楊貴妃的本領還遠不如她呢!語句對荒淫的君王有強烈的諷刺之意。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詩名] 集靈臺
[作者] 張祜,本詩是寫楊氏一門恃寵專權,暗示天寶之亂的禍源。
[注釋] ●集靈臺:即長生殿,在驪山華清宮旁。《唐書·明皇紀》:“新成長生殿,名曰集靈臺,以祀天神。”即玄宗與楊妃盟誓世世為夫婦的地方。●虢國二句:《唐書·楊貴妃傳》:“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國夫人之號,大姨封韓國,三姨封虢國,八姨封秦國,并承恩澤,出入宮掖,勢傾天下。”“騎馬入宮門”寫她們受寵的特殊地位。●卻嫌二句:寫虢國夫人的美麗,意思是反以脂粉為累。“至尊”,至高無上,指皇帝。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詩名] 過華清宮絕句
[作者] 杜牧,本詩對玄宗昏庸奢靡,敗壞國事,作了有力抨擊。
[注釋] ●長安二句: 寫華清宮的豪華富麗。由長安回望,驪山宛如錦繡堆成,宮舍櫛比,千門萬戶,直到山頂。“次第”,猶一個挨著一個。●一騎二句:意思是飛馳的驛馬揚起一路灰塵,楊妃知道是送荔枝來了而笑,但一般人是不知道的,含有這事見不得人的意思。《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新豐二句: 原注: “帝使中使輔璆琳探祿山反否,璆琳受祿山金,言祿山不反。”兩句寫新豐驛路的綠樹間塵頭起處,玄宗派往漁陽探聽消息的信使已經返回,但得到的卻是虛假的情報。新豐故城在唐昭應縣東十八里,驪山即在昭應縣境。漁陽,指安祿山駐地幽州。
零葉翻紅萬樹霜,玉蓮開蕊暖泉香。
行云不下朝元閣,一曲淋鈴淚數行。
[詩名] 華清宮
[作者] 杜牧
[注釋] ●玉蓮開蕊:指華清宮御湯中的泉水從人工石蓮中涌出。●淋鈴: 曲名,唐玄宗奔蜀途中為悼念楊貴妃而作。《明皇雜錄》載:“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涉甸,于棧道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 《雨淋鈴》 曲,以寄恨焉。”
漁陽烽火照函關,玉輦匆匆下此山。
一曲羽衣聽不盡,至今遺恨水潺潺。
別殿和云鎖翠微,太真遺像夢依依。
上皇揜淚頻惆悵,應嘆僧繇彩筆飛。
[詩名] 華清宮 (四首選二)
[作者] 吳融,字子華,唐末詩人,越州山陰 (今浙江紹興)人。昭宗龍紀元年 (898年)進士,累試不第,時人多以為屈,后官至戶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
[注釋] ●漁陽:縣名,今河北省薊縣。漁陽烽火,即指安祿山反唐的烽火。●函關: 即函谷關,在河南省靈寶縣東北,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得名。安祿山叛軍,就是經函谷關而進入關中。●玉輦:皇帝的車駕。●羽衣:即指 《霓裳羽衣曲》。●翠微:形容山色青蔥,此處即代指驪山。《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疏“山氣青縹色,故曰翠微也。”●太真遺像:《舊唐書·后妃像》載,唐玄宗自四川返長安后,十分懷念楊貴妃,“乃令圖其形于別殿,朝夕視之”。太真,楊貴妃的道號。《新唐書·玄宗紀》載:“開元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揜 (yan,掩):即掩,掩面。●僧繇: 即古代傳說中畫龍點睛的梁朝著名畫家張僧繇。《歷代名畫記·卷七》載:“(梁)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虛誕,因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騁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現在。”末二句是說,玄宗對著楊貴妃的畫像頻頻掩淚,該會感嘆若得張僧繇在世,施以畫龍點睛之神筆,楊貴妃豈不可以活轉過來嗎?
春日遲遲春草綠,野棠開盡飄香玉。
繡嶺宮前鶴發翁,猶唱開元太平曲。
[詩名] 繡嶺宮詞
[作者] 李洞,字才江,唐末京兆(今陜西西安)人。他一生崇拜賈島,鑄賈島像,事之如神。《唐才子傳》說他寫詩“逼真于島,新奇或過之。”昭宗時不第,游蜀卒。
[注釋] ●繡嶺宮:華清宮,因其建于驪山繡嶺之上,故稱繡嶺宮。●野棠:指華清宮梨園內的棠梨(俗名杜梨)樹。●飄香玉:指棠梨樹的花瓣已經飄落。此句暗喻唐朝盛世已過。呈末年的景象。●繡嶺二句:詩人身處唐朝末世,安史之亂后各地藩鎮割據,朝內宦官專權,再加黃巢農民起義軍沖擊,一片衰落氣象。詩句通過一個白發老翁還在繡嶺宮前歌唱唐玄宗開元盛世時的曲調,寄寓了詩人對時政的深沉惋嘆。由于唐朝也正是從唐玄宗時由盛轉衰,因此詩句更具有諷刺意義,與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有異曲同工之妙。
百首新詩百意精,不尤妃子不尤兵。
爭為一向傷前事,都為明皇恃太平。
[詩名] 華清宮
[作者] 陳堯佐,字希元,宋代閬中人,端拱二年進士,歷官同中書門才平章事。
[注釋] ●百首句:說歷代評論唐玄宗與楊貴妃以及“安史之亂”的詩篇,各有各的觀點。●尤: 歸咎,怨恨之意。這句意思是這場歷史悲劇不能怨楊貴妃,也不能歸咎于軍隊。句中“兵”既可能指安祿山的兵,也可能是指在馬嵬坡嘩變的軍隊。●都為句: 詩句指出,唐玄宗在太平盛世不能謹慎為政,而是驕奢起來,沉湎酒色,不理國事,這是導致安史亂起,由盛轉衰的主要原因。
迷離繡嶺鎖云鬟,噴薄湯泉送珮環。
慣閱興亡惟此水,自耽安樂不由山。
醮壇初日朝元閣,蜀棧悲風大散關。
珠殿只今余廢礎。合歡皂莢有誰攀。
[詩名] 華清宮
[作者] 沈兆霖,字子菉,號朗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丙申進士,官戶部尚書,出為陜甘都督。著有 《秦中詩草》。
[注釋] ●云鬟、珮環:女子頭上高高的發結、身上佩的玉環,這里二者皆代指美女,即楊貴妃。●慣閱二句: 說只有驪山溫泉水閱盡了歷代興亡(尤指周、唐兩代的興衰),衰亡是由于君王沉溺于安樂而不能怪驪山。耽 (dan),沉溺、入迷,耽樂。●醮壇:道場。唐玄宗信奉道教,在朝元閣供奉老君像,經常做道場。●大散關: 即散關,宋以后習稱大散關,在今陜西寶雞市西南大散嶺上,為秦嶺咽喉,扼川陜交通要道,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唐玄宗奔蜀時,就是從大散關,經河池,進入四川的。●合歡皂莢:相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手植,每歲結實,必有十數莢呈合歡狀。一在原華清宮七圣殿西南角,一在臨潼斜口南原上,人稱之為“唐皂莢”。
驪山湯殿古華清,只洗凝脂不洗兵。
一自波瀾流禍水,至今風雨作秋聲。
新蒲細柳江頭閉,暮草幽花輦路平。
別館離宮三十六,不須烽火也傾城。
[詩名] 華清宮
[作者] 舒位,字立人,號鐵云,清直隸大興人。乾隆戊申舉人,博學多才,尤工于詩。
[注釋] ●凝脂:形容皮膚白皙光滑。●洗兵:凈洗兵器以備用。這句是說唐玄宗只知在驪山尋歡作樂,不知整修兵備,招致叛軍破城之禍。●流禍水:喻指安史之亂,險些使唐朝滅亡。●秋聲:指秋天的風聲、落葉聲和蟲鳴聲等,表示凄涼衰敗。這兩句是說自安史之亂后,華清宮日漸蕭條冷落。●別館二句:說大興宮室,不恤民力,安于享樂,即使沒有像周幽王那樣,發生烽火戲諸侯之事,也是會亡國的。
上一篇:關于描寫《陜西省·華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江蘇省·南京》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