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朱彝尊·度大庾嶺》原文賞析
雄關直上嶺云孤,驛路梅花歲月徂。丞相祠堂虛寂寞,越王城闕總荒蕪。自來北至無鴻雁,從此南飛有鷓鴣。鄉國不堪重佇望,亂山落日滿長途。
順治十三年(1656),朱彝尊應廣東高要縣知縣楊雍建之聘赴廣東,途經大庾嶺時寫下此詩。大庾嶺,五嶺之一,在廣東省南雄縣北,江西省大余縣南,是江西入廣東的通道。關于其得名,據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 “漢伐南越,有監軍姓庾,城于此地,眾軍皆受其節度,故名大庾。” 由于大庾嶺多梅,故亦名梅嶺。
此詩從寫大庾嶺景色入手。先大處著眼寫了大庾嶺之雄偉: “雄關直上嶺云孤。”雄關,指大庾嶺上之梅關。《讀史方輿紀要》稱梅關 “雄杰險固,為南北之襟要。”而 《安南志》則說梅關舊稱 “嶺南第一關”,其北門樓上刻有 “南粵雄關” 四字。這里,通過 “直上”和“嶺云孤”,刻畫了其險要,高峻。接下一句是 “驛路梅花歲月徂”。驛路是古代的交通大道,沿途置驛站,供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或換馬。“徂”即久遠。如要說前句突出了一個奇字,此句則突出一個古字。
“丞相祠堂虛寂寞。”丞相祠堂乃是指張九齡祠,《一統志》: “張文獻祠在大庾嶺云封寺前,祀唐宰相張九齡。”這句描寫眼前所見張九齡祠的寥落,而下句則承此寫想象中的南越王趙佗都城的荒廢:“越王城闕總荒蕪。”《一統志》載:“趙佗城在廣州府城西二十七里,即佗都城也。”此聯一句實寫,一句虛寫,正因為有此虛寫,作者在下面就發揮了想象的余地,并以此宣泄了內心的情感。
這是何等的情感呢?作者背井離鄉而遠去他方,外加是歲暮時節,當然是一種離愁,一種鄉情。“自來北至無鴻雁,從此南飛有鷓鴣。”寫大庾嶺阻隔南北,南去禽鳥也和中原不同了。在家鄉能見到鴻雁,從此不能見了。《廣輿記·衡陽》:“回雁峰,在衡州府城南,雁至衡陽則不過。”而在家鄉冬天所不能見的鷓鴣,眼下卻又可見了。朱彝尊選擇鴻雁和鷓鴣,可謂別具匠心。古有雁足傳書的傳說,此暗寄無以傳寄家書的傷感。鷓鴣鳴聲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古代詩文中因常用它作為勸阻出行的象征。
至此,作者似乎感到宣泄還不夠,在本已濃烈的鄉愁上又加上一筆:“鄉國不堪重佇望,亂山落日滿長途。”是的,作者還得繼續向前走去。如果再次回望故鄉,本來已經沉重的腳就更邁不開步伐了。但是,不望鄉關,目光又能落向何方呢?重重疊疊、毫無次序的山巒映照在落日之中,漫長的旅途給人一種凄涼、孤獨的感覺。
如果說這首詩在藝術上有什么特點,那就是以流暢的筆抒寫了抑塞之情。趙執信曾經把朱彝尊和王士禛并舉,稱“朱貪多,王愛好”。后人對此的解釋紛紜,其中有一種是說朱彝尊好用典。然而這首詩卻一反詩人好典的習慣,顯得平淡,而又不乏感情的起伏。清切、真切,這是其值得特別贊道之處。
上一篇:古詩《趙孟頫·岳鄂王墓》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厲鶚·歸舟江行望燕子磯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