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嶺下泛舟到清遠峽作
乘船今日下韶水,
絕境方知在嶺南。
薜荔雨余山似黛,
蒹葭煙盡島如藍。
【前解】
孔子曰:“君子素其位而行,素患難行乎患難,無入不自得焉。”莊子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為命,德之盛也。”此詩便純是此段意思,于極無滋味中,尋出滋味來,于極苦滋味中,尋出好滋味來。人方咨嗟,我獨嘯歌;人方怨毒,我獨安和,此真為大段勉強不得之事也。看他嶺南,人人傳是鬼國,反偏說有絕境在此。絕境之為言,第一洞天福地,非他山水之所得比。如三、四,“薜荔雨”“蒹葭煙”,即嶺南;“山似黛”“島如藍”,即絕境也。妙筆又在“乘船今日”四字,說得恰似路旁無因,忽然拾得夜光相似也者。
旦游蕭帝松陰寺,
夜宿嫦娥桂影潭。
不為篋中書未獻,
便來茲地結茅庵。
【后解】
后解又言,豈惟今日安之,且將終身安之。所以或猶未必不舍去者,只為胸中所學未試,故耳。○五、六,妙,妙!遇寺即游,遇潭即宿者,自言無恒游,無恒宿也,非曰必游蕭寺,必宿桂潭也。雖旦游桂潭,夜宿蕭寺,無不可也。乃至不游蕭寺,不宿桂潭,亦可也。悟得此段言語,始于嶺南絕境,少分相應。
上一篇:金圣嘆《自宣城赴官上京》批注賞析
下一篇:金圣嘆《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批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