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鶴年
樊口隱居
萬里云霄斂翼回,掛冠高臥大江隈。
春深門巷先生柳,雪后園林處士梅。
翠擁樊山邀杖屨,綠浮漢水映樽罍。
誰能領取坡仙鶴,月下吹簫共往來。
作者簡介 丁鶴年(1335—1424年),字永庚,號友鶴山人。回族,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人。丁鶴年出身官宦,父職馬祿丁官至武昌達魯花赤。丁鶴年自幼學習儒家經典,十七歲即因精通《詩》《書》《禮》而負盛名。元末明初,為躲避“反色目人”風潮,丁鶴年浪跡江湖,以教書、賣藥為生。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才回到武昌,后隱居曾祖父阿老丁墓旁,研究“天方之法”(即伊斯蘭教義)。曾自編《海棠集》,后人集為《丁孝子集》,收詩346首、銘5篇。
題解 《樊口隱居》一詩作者原注有“為武昌李均玉作”,可知此詩是贈給歸隱樊口的李均玉其人的。樊口,今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樊口鎮,因當樊水入長江之口而得名。
簡析 這首詩描繪李均玉歸隱之地優美靜謐的自然環境,贊賞其閑逸自由,自得其樂的歸隱生活,表現了歷經顛簸流離生涯的作者對這種生活的渴望與向往。詩中大量運用了與鄂州歷史文化有關的名人典故,展開想象與聯想,使之文采斐然,內容更加深遠豐富。
上一篇:《丁督護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東光》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