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
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飚奪炎熱。棄捐篋笥中, 恩情中道絕。
班婕妤,西漢女文學家。名不詳,樓煩(今山西寧武)人,班固祖姑。少有才學,成帝時被選入宮,立為王妃。作品今存《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三篇,寫她在宮中的苦悶與怨恨。
這篇《怨歌行》見于《文選》及《玉臺新詠》,《樂府詩集》載入《相和歌·楚調曲》。《玉臺》有序說:“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供養于長信宮,乃作賦自傷,并為怨詩一首。”這里的“賦”是指班婕妤作《自悼賦》。按《漢書外戚·班婕妤傳》, 說班婕妤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居長信宮,作賦自傷,但并沒有“并為怨詩一首”之事。故近人一般認為此詩有兩種可能。而不管屬于哪一種,這首詩以秋扇見捐喻終遭遺棄的婦女的命運,是與班婕妤的身世吻合的。
“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裂”,《廣雅·釋詁》:“裁也。”“紈”、“素”,都是絹,“紈素”,謂精致潔白的細絹。這兩句的意思是:新裁剪下來的一塊齊國出產的絲絹,象霜雪一般的潔白。這是比方女子姿質的優美。“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合歡”,是一種對稱的圖案花紋,用以象征和合歡樂之意。如《古詩》:“文綵雙鴛鴦,裁為合歡被”,《羽林郎》:“廣袖合歡襦”。此處“合歡扇”是指繪有合歡的圖案的雙面團扇。而這種“合歡扇”,又是指細絹制成的,亦稱紈扇。江淹《雜體·班婕妤詠扇》詩:“紈扇如圓月, 出自機中素”。這兩句的意思是:用霜雪一般潔白的絲絹,制成了如圓月一般的合歡扇。這是比方女子外形的艷麗。
以上四句是就女子這一方面來寫的。這么一個姿質優美、外形艷麗的女子, 已經具備了被君王寵幸的條件,而用比喻的手法來暗示這層內容,就給人留有深刻而鮮明的印象。實際上,這是班婕妤在回憶當年自己風姿體態的贏人。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這里的“君”,按《怨歌行》系班婕妤失寵時作,可解釋為君王。“懷袖”,猶言“身邊”。古人衣服寬大,故扇可置于懷袖之中。這兩句的意思是: 團扇制成之后,經常出現在君王的身邊; 天氣炎熱時,扇子搖動,生出微風,被人喜愛。這是比喻班婕妤自己在蒙恩幸之時的情況,亦屬班婕妤的回憶。但是,得寵之時憂失寵,班婕妤有承恩而復失的遭遇,所以寫下了這樣兩句:
“常恐秋節至,涼飚奪炎熱”,其意思是指扇子最恐懼的是秋天的季節來到,因為這會被涼風吹走了炎熱。這是比喻班婕妤“得寵憂移失寵愁”的心境。然而,她的擔憂確實不是多余的,到最后竟成為了現實: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篋”、“笥”,都是盛放衣物的竹箱。“篋”是長方形的,“笥”是方形的(見《儀禮》、《禮記》的鄭玄注)。這兩句的意思是:一到秋天,扇子就被閑放在箱子里,正象君王對班婕妤日久生厭,致使班婕妤終于見棄,以前的恩愛半途斷絕。鐘嶸《詩品》在評此詩時說:“團扇短章, 辭旨清捷, 怨深文綺, 得匹婦之致。”后世品評此詩, 大多從此。
全詩除末句外,均用比喻,寫得詞哀語凄,怨情綿綿,感人至深。而在比喻中, 又通過前后景況的對比,揭露了君王態度炎涼變化給自己造成了莫大的痛苦。團扇的比喻, 來自生活,亦來自實情,恰切自然, 不獨對后代尤其是唐代的宮怨詩頗有影響,就是對歷代描寫封建社會中女子受人玩弄后被遺棄的詩文亦有較大影響。
上一篇:《怨情·李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怨詞(其一)·崔國輔》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