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解】
本文是陶弘景晚年時游賞山水的佳作,也是六朝書札的名篇,與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堪稱“雙璧”。
中書,即謝微,《梁書·文學傳》作“謝征”,字元度,曾任豫章王記室兼中書舍人,中書郎。在《答謝中書書》中,作者用簡潔空靈的筆墨來寫茅山之景,凝聚了自己欣賞江南山林的情韻。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這一篇駢文山水小札謀篇見巧、清麗明凈而富含意蘊,與當時那些繁縟浮艷、內容空虛的駢文大不相同。
從內容上看,本文開篇就直接切入談山水之美的正題,接著用“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八字描繪出在同一個景觀里既有磅礴高山又有見底清流的典型江南山水的特征。
隨后,作者用了兩組對偶句“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虛實相生地突出了山林景色的瑰麗,并營造出字外的意境,引發了讀者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其中“交輝”二字將大自然寫得鮮活而有情致。而寫茅山中一年四時之美后,作者又用兩組并列對偶描寫了一日之美:“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其中的“亂”字和“競”字顯得有聲有色,突出了茅山美的性靈。
從結構上看,《答謝中書書》由富有審美意味的兩句開頭,接著以靜襯動地寫了茅山一年四時之美,再以動見靜地寫了茅山的一日之美。面對因有猿柔聲啼喚、鳥恣意鳴囀、魚歡騰跳躍而顯得格外靜謐幽美的茅山,作者不禁大嘆:“實是欲界之仙都。”最后,他以反接收束全文,深憾于自謝靈運以來竟無人游賞此處山水。文章一唱三嘆,搖曳生姿,雖短而含蘊不盡。
從駢文的主要特征來看,《答謝中書書》四四字的句式對屬雖工,但基本上不用典藻飾。它駢散兼行,將散文的疏宕流暢之美和駢文的整齊凝練之美結合得相當完美。
上一篇:竹溪記
下一篇: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