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臣
銜枚夜度五千兵,密領軍符號令明。
狹巷短兵相接處,殺人如草不聞聲。
明嘉靖中葉,倭寇大肆騷擾我東南沿海地區,造成極大破壞。后胡宗憲任抗倭軍務總督,苦戰數年,兼用計謀,始將倭亂平息。胡氏喜招納文士,許多詩人被引入總督幕府。沈嘉則是其中之一。關于本篇,有一則記載說:在總督府于爛柯山舉行的一次慶功宴上,酒酣樂作,沈氏當場作《凱歌》十首。至“狹巷短兵”二句,胡宗憲起座捋其須曰:“何物沈郎,雄快如此!”即命人將此詩刻石置山上,以為紀念。
詩描述了一場夜襲戰斗,其特點便是胡宗憲所說的“雄快”。
首句便造成強大的氣勢。“銜枚”,原是古代行軍時,為防止士兵喧嘩,令他們在口中銜一支如筷子狀的木條,這里形容軍隊行動時悄然無聲。“度”是一個沒有形跡、沒有聲響感覺的動詞,常用于鳥飛。“五千兵”,作為一支偷襲的軍隊,規模是很大的。“銜枚夜度五千兵”,如一股黑色的涌流,無聲無息,卻格外給人以力量感。第二句“密領軍符號令明”,對首句加以補充說明。因為這場戰斗是一次絕密行動,因為軍紀嚴明,所以才有首句所說的情狀。從事件本身的次序上說,應是第二句在前,第一句在后。但如按這個次序來寫詩,節奏就顯得平緩,詩失去力度。倒過來說,不僅起筆便有強大的氣勢,而且因第二句的補足說明,形成一個停頓,如同洪流受阻,反而蓄勢愈強。
三、四句直接轉入戰斗場面。“狹巷”是戰斗發生的場所。這帶有寫實性,當時有好幾場戰斗是在城市中進行的。從詩的角度來說,“狹巷”毫無回旋余地,一支強大的軍隊投入到這樣一個戰場中,必然發生殊死的搏殺,更增強了閱讀心理上的緊張。“短兵相接”,說明這是一場近身肉搏戰,點出夜襲的特點,氣氛極為激烈。這個句子與一般七言詩句式不同。它不取通常的上四下三的節奏,而用上二下五的配合,在語意上,“短兵相接處”必須連續而不能停頓,因而顯得更快。而且,這個句子不能單獨成立,“短兵相接處”如何?留下了問題,使得它和末句的連接也更緊密,又進一步強化了“快”的感覺。“殺人如草不聞聲”,緊扣夜襲的特點,贊頌我方將士的主動、迅捷、勇敢,在敵人尚未來得及作出充分的反應時,巳將他們全部殲滅。這真一場快戰。
七言絕句的形式是固定的。但是,如何調動各種手段,表達特定的內容,造成特殊的效果,則大有講究。這首詩不僅通過事件的描述來表現我方在夜襲戰斗中的快速與強有力,而且敘述的次序、語言的節奏也與之相配合,具有相當的感染力。譽為“雄快”,當之無愧。
上一篇:惟則《湖村庵即事》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龔鼎孳《上巳將過金陵(三首選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