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陸游
為愛名花抵死狂, 只愁風日損紅芳。
綠章夜奏通明殿, 乞借春陰護海棠。
飛花盡逐五更風, 不照先生社酒中。
輸與新來雙燕子, 銜泥猶得帶殘紅。
〔花時〕開花時節。花,這里作動詞。〔抵死〕格外,分外。〔綠章〕上奏神靈的表章。又稱青詞。出于道家的迷信活動。〔通明殿〕玉皇大帝居住的宮殿。〔社酒〕社日飲酒。〔輸與〕不及,比不上。
這二首詩寫于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時詩人五十二歲,在好友范成大幕中任參議官。當時詩人志在北進收復失地,“請書一尺檄,為國平胡羌。”但是,在南宋小朝廷的屈膝求和的政策下,詩人的北進主張始終無法實現,內心極端苦悶,剛來成都時的希望破滅了,只能悲嘆“丈夫有志苦難成,修名未立華發生”。經常與范成大寄情風月,詩酒唱和,借以寄托自己難以實現的志向,抒發內心難以抑制的苦悶。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寫成了《花時遍游諸家園》十首絕句,這是其中的二首。
第一首開頭兩句極寫詩人“愛名花”之情的熱切。詩人愛花竟然到了發狂的地步,“狂”而“抵死”愈見愛之深,情之切。為什么會愛到“抵死狂”的地步?“只愁風日損紅芳”。“紅芳”,表面上看是指“名花”,實際上泛指一切美好事物,也是詩人自況。詩人滿腔愛國熱情竟被士大夫階層誣為“不拘禮法,恃酒頹放”,以至于被免官,這又何異于“風日損紅芳”?面對“紅芳”為“風日”所損折,詩人怎能不愁腸百結,以致到了“抵死狂”的地步呢?
三、四兩句寫詩人積極設法保護“名花”。怎樣才能使“紅芳”不被“風日”損折呢? 這就是給玉皇大帝上一通表章,乞求多多賜給陰云天氣,使海棠花免受風吹日曬,以其艷麗的芳姿把這怡人的春日裝點得更美。想象奇特,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不僅如此,這兩句詩還借保護海棠暗寓諷諫之意,上表給玉帝“乞借春陰護海棠”,正是希望南宋朝廷能夠理解詩人及其他主戰者的拳拳忠心,采納他們的建議,使之得遂平生之愿。詩意婉轉曲折,感人肺腑。
第二首抒寫詩人因無力護花而產生的悲憤之情。盡管詩人夜奏玉帝盡心保護海棠,但是嚴酷的現實卻使他的良好愿望完全幻滅了。五更到來時,海棠花已隨曉風飛散凈盡,香消玉殞了。在飲酒賦詩的社日,再也沒有香氣襲人的海棠花為之助興了。詩人有心護花,無力回天,花已飄散,零落成塵。其悲憤之情哪里是一個“愁”字所能表現得了的。結尾兩句奇峰突起,把惜花、憐花的詩人與“猶得銜泥帶殘紅”的雙飛燕進行對比,進一步抒發了詩人那種悲憤難抑的思想感情:燕子銜的泥中,尚帶有海棠的殘花而自己卻連燕子也不如,愛花如狂的人反而無花可賞,豈不可悲可嘆? 遣詞新穎,畫面鮮明,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總之,這兩首詩以一個“愛”字貫穿起來,由“愛花”,“護花”寫到無力護花以至無花可賞,層層深入,細膩綿密。借“愛花”、“護花”以明使一切美好事物不受摧殘之志,借“無力護花”以抒發無力回天、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意境含蓄幽遠,情思哀婉曲折,使人產生強烈的共鳴。
上一篇:《花影·宋·謝枋得》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花犯 詠梅·宋·周邦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