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萚兮》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詩經·鄭風
萚兮萚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戀歌。詩篇寫一個女子愛上了小伙子群中的一個,被愛的小伙子卻不開腔。一張黃葉飄到跟前,她靈機一動,便低聲唱開了:飄飄葉落眼前過,秋風伴你舞山坡。小伙子啊小伙子,唱支歌兒我來和。歌辭雖然簡單,但卻清新活潑,情濃意深,洋溢著一股濃烈的青春氣息,把我們帶到了古老的節日歌墟場面。
相傳古代有會合男女的風俗。每年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萬物萌動的季節,掌萬民之判的媒官便組織“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到溱水、洧水、淇水等水邊開展祭祀活動,讓男女自由“合獨”。這就是有些少數民族(如廣西的壯族)至今還在盛行的三月三上已節。隨著生產的發展,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習俗對男女戀愛婚姻的約束,有所放寬,因而,在《詩經》、《楚辭》中出現了在黃梅季節和秋天聚會的詩篇。《摽有梅》以摘梅子為喻,希望小伙子趕緊來求婚;湘君與湘夫人相約到北渚聚會,湘君到達北渚時,“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從這些描寫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古代男女戀愛婚姻禮俗改變的痕跡。“萚兮”的“萚”(tuo托),《說文》解釋為“草木皮葉落陊地”,毛詩箋說:“木葉槁,待風乃落。”這首女子“要求男人們一起唱歌”(高亨語)的詩,顯然也是在秋天男女聚會時所唱。
全詩共二章,章四句。兩章意思完全相同。正是這種重疊句形式的采用,使詩篇余音裊裊,極具民歌特色。
“萚兮萚兮,風其吹女”。這是起興之筆。一片片枯槁的葉子,飄飄悠悠,從樹上脫落下來。“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看到落葉,人們自然會想到秋天的來臨。首二句既是起興,又點明了時令。“八月其獲,十月隕萚”(《詩經·七月》)八月收谷子,十月樹葉飄。“隕萚”正是深秋初冬之象。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一年中男女聚會定情完婚的最后季節。所以,詩篇的女主人公內心如此著急,主動向男子逗情。下章把“吹”改為“漂”。“漂”同飄。這個“漂”字用得十分活脫,它既指秋風舞落葉,也隱喻了女子愛情的春風對男子心房的吹拂。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叔、伯,是古代女子對男子的同輩之稱,相當于今天的哥哥、弟弟。“女”即“汝”。全詩四個“女”字,分別指兩個不同的對象,起興之句的“女”指落葉,正意之句的“女”指男子。“和”,和唱。下章把“和”改為“要”,也是“和”的意思。在這金色的秋天里,青年男女懷著豐收的喜悅,聚在一起,互相唱和,互相戲謔,遺之以彤管,“贈之以芍藥”。而詩篇這位女子,在未有男子向她有所表示時,便急急開口向男子挑逗,邀他們一起唱歌,以引起心愛之人對自己的注意,多么坦率純真,熱烈動人。讀著這首小詩,仿佛身臨其境,看到了這位姑娘在一群小伙子面前挑逗的情景,聽到了在姑娘提議下男女歡唱的歌聲。
這首小詩,以葉落果熟喻嫁娶之期已到,以風伴落葉飛舞空中喻姑娘希望與心上人同浮沉,共苦樂。意境清新,形象優美,節奏輕快,感情活脫,讀來令人喜愛。
上一篇:《詩經·草蟲》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馮延巳·虞美人》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