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三袁的襄陽行事和作品
公安在襄陽的正南方,襄陽是北上宛洛、南下湖湘的通衢大道,所以公安三袁赴京應試,多取道襄陽。公安三袁還喜好游覽山水,袁中道《宜城道中》所云“此生端的為山忙”,襄陽為山水名城,又近鄰武當山,所以公安三袁都曾游覽襄陽山水名勝。
袁宗道赴京應試、述職,多次往返于襄陽,但卻未留下描寫襄陽的詩歌。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冬,公安三袁先后赴京,途經襄陽時,最小的袁中道寫有《習池》《襄陽道中題署》,而大哥袁宗道卻沒有留下作品,只是在到達新野時,寫了一首詩《新野道中》,詩中寫道“過襄又百里,步步遠親闈”,這恐怕是袁宗道作品中唯一一次提到襄陽的。與袁宗道不同,二弟袁宏道和三弟袁中道卻留下了許多贊美襄陽的詩文。
萬歷十九年(1591年)冬,袁宏道赴京準備應次年試,途中寫有《江行》一詩,內容是寫江行途中的所見之景,可能是寫于襄陽境內,但不確定。可以確定三袁中最早在襄陽留下詩歌的是三弟袁中道,在襄陽留下詩歌最多的也是袁中道。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冬,袁宏道赴京謁選,與袁中道一同啟程,后數日,袁宗道亦往。此次三袁途經襄陽,只有袁中道寫有《習池》《襄陽道中題署》,這是三袁中可以確定的最早描寫襄陽的作品。
萬歷三十年(1602年)春,袁宏道侍其老父袁士瑜游武當山。袁宏道此次途經襄陽,寫有詩歌《習家池》《習池道中》《大堤女》《峴山道中聞頌汪使君德政,詩以紀之》《隆中偶述》。
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秋,袁宏道為父所迫,入京補儀曹主事,袁中道亦一同入都,準備明春會試。此次途經襄陽,袁宏道寫有詩歌《宜城飲王舍人家留別》《襄陽道中逢龍君御,君御節鎮西寧,便道省太夫人》《送君御憲僉治兵甘州》;袁中道寫有詩歌《襄陽道中》《襄陽道中逢龍君御,時有出塞之行》《贈龍君御僉憲備兵甘肅》。
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四月,袁宏道入京補驗封主事,攝選曹事,途經襄陽,寫有詩歌《峴山觀羊叔子墮淚碑》《夏日同顧朗哉居士、王遺狂游謝公巖,主人于野宗侯留飲,共賦得途字中字》《夏日馮明甫郡公招游謝公巖,同顧朗哉處士、于野宗侯劇飲,分韻得千字》《即席用韻贈于野宗侯》《又贈朗哉,仍用前韻》。
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袁中道應會試不第,袁宏道考功事竣,于是兄弟倆一同返回公安。此次途經襄陽,袁宏道寫有《于野、于林兩宗侯邀游峴石諸勝,得從字》《隆中》《襄陽山行與彭年韻》;袁中道寫有《將至襄中》《隆中分得從字,同于野、于林、中郎兄賦》《飲于野王孫謝公巖,同于林、中郎兄賦》同年九月六日,袁宏道逝于沙市。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袁中道出游武當山,途經襄陽,游覽襄陽名勝,寫有詩歌《宜城道中》《襄中懷先兄中郎》《由樊城早發》。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閏八月二十六日,袁中道自沙市啟程赴京應次年會試,途經襄陽寫有《襄陽嘲李伏之》。次年二月二十七日,得中進士,十一月返回公安,途經襄陽寫有《游鹿門寺,同蔡丈人、余溶之》。
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四月初六日,袁中道自沙市啟程赴京候選,此次途經襄陽寫有《襄陽史郡伯夢斗召飲文選樓》《襄陽令君王莪云招飲文選樓》《黃廣文招飲文選樓》。
上一篇:《描山繪水,贊美襄陽》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
下一篇:《吳綬《隆中十景》》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