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蝦蟆碚》詠[湖北]·西陵峽·蝦蟆碚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宋)蘇軾
蟆背似覆盂①,蟆頤如偃月②。
謂是月中蟆③,開口吐月液。
根源來甚遠, 百尺蒼崖裂。
當時龍破山, 此水隨龍出。
入江江水濁, 猶作深碧色。
稟受苦清潔④,獨與凡水隔。
豈惟煮茶好, 釀酒應無敵。
【題解】
蝦蟆碚一名蛤蟆石。在西陵峽中黃牛峽下游燈影峽南岸,距宜昌西北25公里。山腳下有大石霍然挺出,狀如蝦蟆,脊背斑瘡,尤為逼真。碚尾山腹中有清泉泠泠,名蝦蟆泉,其水瀉于“蝦蟆”背脊與口鼻之間,狀如水簾,垂注江中。蝦蟆泉泉洞石色綠潤,巖穴幽深,積泉成池,水色清碧,其味甘美,唐陸羽《茶經》曾評其為“天下第四泉”。北宋嘉祐四年(1059)作者與父蘇洵及弟蘇轍乘舟出三峽,溯漢水北上,此詩即作于北上途中。詩描繪了蝦蟆碚的形狀,追述了蝦蟆碚的傳說,特別贊美了蝦蟆碚泉水的不比尋常。
【作者】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生平見前江蘇《送鄭戶曹》詩。
【注釋】
①覆盂:倒置的盆。②頤:下頷,腮部。偃月:半弦月,彎月形。③月中蟆:月中的蟾蜍。傳說月中的蟾蜍(蝦蟆)為遠古時后羿之妻嫦娥奔月后所化(漢張衡《靈憲》)。④稟受:承受,接受。
上一篇:(明)袁中道《游洪山》詠湖北洪山詩詞
下一篇:(宋)陸游《蝦蟆碚》詠湖北西陵峽·蝦蟆碚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