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轍《三游洞》詠[湖北]·西陵峽·三游洞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宋)蘇轍
洞前危徑不容足①,洞中明曠坐百人②。
蒼崖硉兀起城柱③,亂石散列如驚麏④。
清溪百丈下無路, 水滿沙上如魚鱗。
夜深明月出山頂, 下照洞口才及唇⑤。
沈沈深黑若大屋, 野老篝火青如磷⑥。
平明欲出迷上下⑦,洞氣飄亂為黃云。
深山大澤亦有是, 野鳥鳴噪孤熊蹲。
三人一去無復(fù)見⑧,至今冠蓋長滿門⑨。
【題解】
三游洞在西陵峽口北岸西陵山峭壁上,面臨下牢溪,距宜昌10公里。洞室面積約700平方米,分前室、后堂,前室空曠明敞,后室清幽深奧。洞內(nèi)外有宋以來石刻數(shù)十處。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元稹、白行簡三人遇于峽口,相邀來此探勝,賦詩抒情,白居易寫有《三游洞序》以紀(jì)其事。洞因而得名“三游洞”。北宋元祐四年(1059)冬,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出川赴京,途經(jīng)夷陵,也曾游此洞,后人稱“后三游”。蘇轍此詩即作于當(dāng)時,寫三游洞險峻幽深的景色。
【作者】
蘇轍,北宋文學(xué)家,生平見前江蘇《張公洞》詩。
【注釋】
①危徑:險危逼仄的小路。②明曠:明亮寬廣。明林俊《三游洞記》:“穹然一洞,上如覆篷。高六丈余,廣尤其半。奇石墻立,中起三柱,非圓非方,上廣而銳直下。洞爽而曠,如堂,可布三十席。”③硉兀:巖石突兀狀。④麏:獸名,即獐子。⑤唇:此指洞口。⑥此句言引路之山民所燃之火如磷火。⑦平明:清晨。⑧三人:指白居易、白行簡和元稹。⑨冠蓋:舊指當(dāng)官做宦者的冠服和車蓋,代指當(dāng)官做宦者。
上一篇:(清)易順鼎《西陵峽歌》詠湖北西陵峽詩詞
下一篇:(唐)李白《上三峽》詠湖北西陵峽·黃牛峽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