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詠[湖北]·東坡赤壁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①。故壘西邊②,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③。亂石穿空④,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⑤。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⑥,小喬初嫁了⑦,雄姿英發(fā)⑧。羽扇綸巾⑨,談笑間、強(qiáng)虜灰飛煙滅⑩。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11)。人生如夢(12),一樽還酹江月(13)。
【題解】
東坡赤壁在黃岡縣西門外。原名赤鼻,又名赤鼻磯。因其斷巖臨江,突出下垂,狀如懸鼻,且石色赭赤,故而得名。蘇軾謫居黃州時,常來此游玩,以為此地即三國爭戰(zhàn)之赤壁,寫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賦》,遂成黃州名勝。后人為了與蒲圻江邊的三國赤壁相區(qū)別,名其為“東坡赤壁”。現(xiàn)有二賦堂、碑閣、坡仙亭、酹江亭等建筑。這首[念奴嬌]詞也作于蘇軾元豐五年(1082)謫居黃州時,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詞作。作者筆下出現(xiàn)的是雄奇壯麗的江山與歷史上叱咤風(fēng)云的英雄豪杰交相輝映的畫面。而所謂發(fā)思古之幽情,實際基于現(xiàn)實的思考,對歷史人物的謳歌同時傾吐出自身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最后嘆惋韶華易逝,人生如夢,則不僅流露出仕途坎坷、壯志難酬的人生感慨,同時表達(dá)了對自然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一個自然法則的浩嘆。全詞意境宏大,風(fēng)格豪放,筆力雄健,被稱為“古今絕唱”(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九)。
【作者】
蘇軾,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生平見前江蘇《送鄭戶曹》詩。
【注釋】
①風(fēng)流人物:杰出的人物。②故壘:舊時的營壘。③周郎赤壁:周瑜年24為中郎將,吳中皆呼為“周郎”(《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赤壁因周瑜領(lǐng)兵大破曹軍而著名,故稱“周郎赤壁”。④亂石:陡峭不平的石塊。⑤雪:浪花。⑥公瑾:周瑜字公瑾。⑦小喬:周瑜之妻。喬,本當(dāng)作“橋”。舒城橋公有二女,時稱國色,名大橋、小橋,周瑜從孫策攻皖,策納大橋,瑜娶小橋,時在建安三年或四年,距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的建安十三年已十年,此言“初嫁”,乃渲染周瑜風(fēng)流倜儻、英雄年少。⑧英發(fā):謂言論見解卓越不凡。⑨羽扇綸(guan)巾:羽毛做成的扇子,青線帶做成的頭巾。本為魏晉人的便裝,以此代指儒將,形容其從容閑雅。⑩強(qiáng)虜:強(qiáng)大的敵人。此指曹操的大軍,當(dāng)時曹軍號稱80萬(實際21萬),而吳軍只有5萬人。一作“檣櫓”,則指曹軍的船艦,赤壁之戰(zhàn)周瑜用火攻計燒毀曹操的船艦,因而大破曹軍,“灰飛煙滅”即指此。⑾華發(fā):白發(fā)。⑿人生:一本作“人間”。⒀一樽:一杯。酹(lei):把酒倒在地上以示祭奠,此指向江月敬酒。
上一篇:(宋)李覯《東湖》詠湖北東湖詩詞
下一篇:(清)張維屏《一剪梅·秋夜偕客泛舟赤壁》詠湖北東坡赤壁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