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桓道恭
亦題《桓南郡好獵》、《桓玄田獵》。南朝宋志人小說。劉義慶撰。原載《世說新語·規箴篇》。吳曾祺《舊小說》、福建師大中文系《世說新語選》和吳組緗等《歷代小說選》皆錄入。桓玄,字敬道,桓溫幼子。曾都督荊、江等八州軍事。后篡晉自立,被劉裕戰敗,被殺。因襲爵南郡公故稱桓南郡。桓道恭則是桓玄的同族祖父輩。因隨桓玄反,后被殺。本篇敘述:桓玄喜歡打獵。每次打獵,車馬很多,五六十里中旗幟遍地。駿馬馳騁,追擊如飛。左右兩翼隊伍所到之地,不避丘陵溝壑,有時行陣不整齊,讓獐子野免逃跑了,下屬沒有不被捆起來的。桓道恭,與桓玄同族,當時擔任曹參軍,敢于直言。他常常帶著深紅色的綿繩,放在腰間。桓玄問他說:“帶這個干什么?”桓道恭回答:“您打獵時喜歡捆人,我一定也會被捆的,我的手可受不了那粗繩的芒刺啊!”桓玄從此后就少捆人了。作品通過對桓道恭進諫,使桓玄有所省悟而改過的情節描寫,贊揚了桓道恭的老謀機智。身為高官的桓玄,打獵時興師動眾,車馬如云,氣勢囂張,不可一世;部下一有疏忽,就遭無理捆綁,其驕橫跋扈的貴族本性可見一斑。作品對他的揭露是深刻的。作者善于用一言一行來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寫桓道恭進諫,先白描其“自帶絳綿繩著腰中”,顯明他規勸舉止的用心良苦。待桓玄問他為何帶綿繩后,他輕輕一答:“公獵,好縛人士,會當被縛,手不堪芒也。”不用直說,而用“自身怕粗繩捆綁受不了”這種譎詭之語,來表達諫意。這就把桓道恭善于譎諫的形象特征活脫而出。由于受六朝賦風的影響,作品采用了鋪張揚厲的手法,描繪了打獵的場景。其場面之宏大,氣派之壯偉,有力地襯托出了桓玄的貴爵身份和淫逸驕奢的性格特點和精神風貌;同時,也為桓道恭出場進諫作了鋪墊,而作者的微諷之意也已暗含其中。據《渚宮舊事》卷五載,桓玄尚作有《龍山獵詩》,其序謂:“天旱獵龍山,輒得雨。因時之旱,宵往畋之。”其假仁狥欲如此。可作為桓玄性格的補充。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楊公施水》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敬叔·梁清》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