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即遍。唐宋時大曲體制冗長,往往由數(shù)段至三十多段組成,歌一段,叫一遍,或稱“變”。這是從《周禮·大司樂》所謂樂曲有“九變”而來。《新唐書·禮樂志》:“儀鳳二年(677),太常卿韋萬石定《凱安舞》六變。”唐時又通用“遍”。白居易《聽水調(diào)》:“五言一遍最殷勤。”宋代一首詞的前后段也叫“遍”或“偏”。賀鑄《謁金門》詞序云:“李黃門(清臣)夢得一曲,前徧二十言,后偏二十二言。”后又省作“片”。《詞源》卷下謂“東坡次韻質(zhì)夫《水龍吟》,后片愈出愈奇”。書中凡“徧”字皆作“片”。但三疊、四疊詞的分段,稱“疊”,不稱“片”。參見“疊”。
上一篇:什么是領(lǐng)句
下一篇:什么是攤破·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