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秦既解邯鄲圍[1],而趙王入朝,使趙郝約事于秦[2],割六縣而媾。》鑒賞
虞卿謂趙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歸乎[3]? 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馀力矣,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救矣。”王以虞卿之言告趙郝。趙郝曰:“虞卿誠能盡秦力之所至乎[4]?誠知秦力之所不能進,此彈丸之地弗予[5],令秦來年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6]?”王曰:“請聽子割矣。子能必使來年秦之不復攻我乎?”趙郝對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7]。他日三晉之交于秦[8],相善也。今秦善韓、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韓、魏也。今臣為足下解負親之攻[9],開關通幣,齊交韓、魏。至來年而王獨取攻于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韓、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王以告虞卿,虞卿對曰:“郝言‘不媾,來年秦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復攻也[10]。今雖割六城,何益! 來年復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此自盡之術也,不如無媾。秦雖善攻,不能取六縣;趙雖不能守,終不失六城。秦倦而歸,兵必罷。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罷秦,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償于秦也。吾國尚利,孰與坐而割地自弱以強秦哉[11]?今郝曰‘秦善韓、魏而攻趙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韓、魏也’,是使王歲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城盡。來年秦復求割地,王將與之乎? 弗與,是棄前功而挑秦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語曰:‘強者善攻,弱者不能守’。今坐而聽秦,秦兵不弊而多得地[12],是強秦而弱趙也。以益強之秦而割愈弱之趙,其計故不止矣[13]。且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而給無已之求,其勢必無趙矣。”
趙王計未定,樓緩從秦來[14],趙王與樓緩計之,曰:“予秦地如毋予[15],孰吉?”緩辭讓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雖然,試言公之私[16]。”樓緩對曰:“王亦聞夫公甫文伯母乎[17]?公甫文伯仕于魯,病死,女子為自殺于房中者二人[18]。其母聞之,弗哭也。其相室曰[19]:‘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賢人也,逐于魯,而是人不隨也[20]。今死而婦人為之自殺者二人,若是者必其于長者薄而于婦人厚也。’故從母言之,是為賢母;從妻言之,是必不免為妒妻。故其言一也,言者異則人心變矣[21]。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予,則非計也;言予之,恐王以臣為為秦也。故不敢對。使臣得為大王計,不如予之。”王曰:“諾。”
虞卿聞之,入見王曰:“此飾說也[22],王慎勿予[23]!”樓緩聞之,往見王。 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樓緩,樓緩對曰:“不然,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夫秦趙構難而天下皆說[24],何也?曰‘吾且因強而乘弱矣’[25]。今趙兵困于秦,天下之賀戰勝者則必盡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將因秦之強,乘趙之弊,瓜分之。趙且亡,何秦之圖乎[26]?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愿王以此決之,勿復計也。”
虞卿聞之,往見王曰:“危哉樓子之所以為秦者[27]!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獨不言其示天下弱乎[28]?且臣言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29]。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賂齊。齊,秦之深仇也[30],得王之六城,并力西擊秦,齊之聽王,不待辭之畢也[31]。則是王失之于齊而取償于秦也。而齊、趙之深仇可以報矣,而示天下有能為也。王以此發聲[32],兵未窺于境,臣見秦之重賂至趙而反媾于王也。從秦為媾,韓、魏聞之,必盡重王[33];重王,必出重寶以先于王[34]。則是王一舉而結三國之親[35],而與秦易道也[36]。”趙王曰:“善。”則使虞卿東見齊王[37],與之謀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趙矣。樓緩聞之,亡去。趙于是封虞卿以一城。
【段意】 寫虞卿在對秦媾和問題上的主張被趙王采納,并獲得了勝利。秦國解除了對趙都邯鄲的包圍,趙王打算割讓六縣與秦王議和,趙郝、樓緩都贊成這樣做。但虞卿認為,割地給秦國,并不能滿足秦王的貪心,保證秦不再犯。不如將地送給齊國,聯齊抗秦。趙王接受虞卿的主張,委派虞卿前往齊國,與齊商討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在虞卿尚未回到趙國之前,秦國的使者早已到趙國來主動求和了。
注釋
[1]秦國解除對邯鄲的包圍,因素很多,如趙國堅持抵抗,楚、魏相助,秦國內部斗爭等。[2]使趙郝句:派趙郝到秦商討議和事。[3]倦:疲憊。[4]虞卿誠句:虞卿確實知道秦國的力量已經耗盡了嗎? [5]彈丸之地:像彈丸那樣大小的地方。[6]無割其內句:難道不割讓內地與秦議和嗎? [7]任:負責,保證。[8]三晉:晉,古代侯國。后被其大夫韓、趙、魏一分為三。三晉,即指韓、趙、魏三國。[9]負親之攻:背叛盟國而招致的進攻。負親,背叛親交,指趙國接受韓國上黨地,發兵抗秦的事。詳見《廉頗藺相如列傳》。[10]必:肯定。[11]吾國尚利二句:這樣有利于我國,哪里是用割地的辦法來削弱自己而壯大秦國可以相比的呢? [12]不弊:不疲憊,即不費多大力氣。[13]其計句:指年年割地,沒有個完。[14]樓緩:趙臣中的親秦派。[15]如:和,與。[16]言公之私:談談你的個人見解。[17]公甫文伯:魯定公的大夫,季康子從父昆弟,名歇,其母即敬姜。[18]女子:此指婢妾。自殺:殉情。[19]相室:幫助料理家務的人。[20]是人:此人,指公甫文伯。[21]故其言二句:所以同樣一句話,說話的人不同,用心也不一樣。[22]飾說:虛偽、奸狡的說法。[23]慎勿:決不。[24]構難:結怨,交惡。[25]因強乘弱:憑靠強者,欺壓弱者。[26]何秦之圖乎:能把秦國的圖謀怎樣? [27]危哉句:樓緩為秦國說話,太可怕了。[28]獨不言句:他唯獨不說他向天下暴露了趙國衰弱的形勢。[29]非固勿予而已:并不是只考慮不割地給秦這一點。意即還有別的考慮。[30]齊,秦之深仇:齊、秦,當時最強大的兩諸侯國,爭霸最激烈,故仇深。[31]不待辭之畢:不等話說完。[32]發聲:放出消息。即進行宣傳。[33]重:敬重。[34]先:爭先。[35]三國:指齊、魏、韓三國。[36]與秦易道:改變趙與秦國的地位。[37]齊王:田建。齊國末代國君。
上一篇:《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平原君既返趙,楚使春申君將兵赴救趙[1],魏信陵君亦矯奪晉鄙軍往救趙[2],皆未至.》鑒賞
下一篇:《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虞卿既以魏齊之故[1],不重萬戶侯卿相之印,與魏齊間行[2],卒去趙,困于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