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事跡》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安祿山事跡》3卷,唐代姚汝能撰。作者生平履歷不詳,僅知曾任華陰縣尉。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為姚汝龍,但《新唐書·藝文志》已作姚汝能,且舊來傳本亦均作“能”,陳錄恐因形近而誤。
安史之亂是唐代盛衰的轉折點,唐人記載這次事變的雜史,僅據《資治通鑒考異》所引,就有《明皇幸蜀記》、《天寶亂離西幸記》、《河洛春秋》、《薊門紀亂》、《西齋錄》、《天寶遺事》以及《安祿山事跡》等等,但這些書大部亡于宋代,保存至今的只有《安祿山事跡》一種。此書記載了安祿山的生平事跡和安史之亂的始末,間及安慶緒和史思明父子事,是研究安史之亂的重要史籍。全書分上、中、下3卷,上卷起武后長安三年(703)至玄宗天寶十二載(753),敘安祿山始生,至玄宗寵遇;中卷敘天寶十三、四載安祿山起兵事;下卷敘安祿山僭號、被殺,并及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事,終筆于代宗寶應元年(762)。此書所記安史之亂始末較正史為詳,由于作者身為唐朝人,距安史之亂發生的時間相去不遠,而且還做過華陰縣尉,華陰地處京畿道,地近潼關,正是受安史兵禍最慘烈的地方,作者在這里一定可以聽到許多有關安史之亂的傳聞故實,因此,此書的記述較為具體詳盡,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司馬光作《資治通鑒》時,在《考異》中屢屢引及此書,《新唐書·安祿山傳》比《舊唐書》新增的內容,不少就是取自《安祿山事跡》。但此書仍有不少內容為正史所不載,如上卷所記安祿山恃寵縱惡在河北潛謀作亂的具體情節,又如玄宗歷次賞給安祿山的各類珍寶名目,可與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第1卷記載的類似內容參照研究。
此書過去最通行的版本為《藕香零拾》本,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點校本,其底本也是這個本子。
上一篇:《安吉堡的磨工》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寶劍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