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曝雜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檐曝雜記》6卷,續記1卷,是乾嘉時期著名史學家、《廿二史札記》的作者趙翼的一部筆記,此書非一時之作,而是趙翼一生零散筆記文字的匯輯,最后成于嘉慶十五年(1810),時作者年已84歲。
此書因非一時一地所作,所以內容特為龐雜。第1卷是作者乾隆年間在京城任職期間的見聞,主要記述朝廷政事,其中對于軍機處和木蘭圍獵的記述令人矚目。作者本人在內閣、軍機處任職有年,所記之事多有根有據,加之作者諳熟典故,擅長考據,能從歷史的角度對歷代封建中央權力機構的變遷作較為系統的考察,因此他的記述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木蘭圍獵是清代皇帝每年都要舉行的盛大活動,這既是一種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的方法,又是一種控制西北少數民族上層,協調民族關系的手段。作者曾先后4次扈從乾隆皇帝至木蘭圍獵,因此本卷所記述的這方面的內容同樣是很可寶貴的歷史資料。第2卷記載了清代前期的一些官僚文人的行跡軼事,其中有些內容為它書所諱,很有參考價值。如“高士奇”條,記康熙朝文人高士奇的發跡寵遇經過。說高當初是自己肩扛一捆鋪蓋進的京城,后來發跡后家貲巨萬。高士奇在南書房當直,遍結近侍以探皇上起居,報一事,則酬以金豆一顆,“每入直,金豆滿荷囊,日暮率傾囊而出,以是宮廷事皆得聞”。又如“徐健庵”條記徐乾學在康熙間以文學受知,為了邀名,特好獎拔寒士,籠絡人才,書生們紛紛在他居住的繩匠胡同租房借住,待他五更入朝時則大聲朗誦詩文,如是數日,徐必光顧其人,因此繩匠胡同房價倍于他處。這些內容記載十分生動真實,足資參考。本書第3、4卷是作者出仕兩廣及西南地區的經歷見聞,第5、6兩卷是讀書隨筆,均不如前兩卷有價值。
此書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系與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合印為1冊。
上一篇:《樵歌》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死海古卷》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