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喬治·蕭伯納
掌握公共財產的人必須遵守公共條件,就像我拿手杖一樣,我不能愿意用它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不能用它來敲你的腦袋。
【演講詞】
近年來公眾輿論一直千方百計想要把我整垮。此計不成,又反過來把我捧成一個偉人。誰碰上了這種事都是極為倒霉的。現在出于另一企圖,有人又在干同樣的事了。為了這個緣故,對于慶祝我七十歲生日的活動,我完全拒絕發表任何意見。但是,當我的老朋友工黨請我到這里來時,我知道一切都沒有問題。我們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世界上沒有什么偉人。我們還發現另一秘密,那就是,世界上沒有什么偉大的民族,也沒有什么偉大的國家。
……
資本主義者說,將向全世界保證,在這國家里,每人都能得到一份職業。他們并不主張那是一份收入很好的職業,因為假如收入很好,這個人只要做一星期的工,就能節余足夠的錢,下星期就不工作了。他們要使每個人全時工作來掙得僅能維持生計的工薪,另外,他們還要分得一份積累的資本。
他們說,資本主義不僅為工人提供了上述的保證,而且由于確保巨大的財富集中在一小階層人手里,那么,不論這些人自己愿意與否,都必須將錢儲蓄起來,用于投資。這就是資本主義,而我們政府的政策卻常常和資本主義相抵觸。政府既不為人提供工作,又不讓他們餓死,而是給他們一點救濟——當然,首先得肯定受施者已經為這點救濟付足了錢。政府給資本主義者津貼,卻又訂出各種各樣規定,破壞他們的制度。政府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我們告訴他們這是破壞,他們卻不懂。
我們批評資本主義時說道:你們的制度自公布以來,就從未有哪一天實踐過你們的諾言。我們的生產是荒唐的,我們本需要蓋更多的房屋,卻去生產八十匹馬力的汽車。孩子們在挨餓,我們卻生產各種最豪華的奢侈品。你們把生產本末倒置了,不首先生產國民最需要的東西,卻恰恰相反。……
我們反對這種資本主義理論。明白無誤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分配制度。我們必須從這個問題入手。如果私有財產妨礙分配制度的實行,那么就必須廢除私有財產。
掌握公共財產的人必須遵守公共條件,就像我拿手杖一樣,我不能愿意用它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不能用它來敲你的腦袋。我們說,如果分配制度出了差錯,那么,宗教、道德、政府等,一切都會跟著出問題。因此,我們說,必須從分配著手,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驟,這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全部意義。
我以為,我們應當記住上述的一點,因為我們的任務是要處理好世界財富的分配問題。我告訴過你們,現在還要告訴你們,我認為在我們四千七百萬人口中,沒有兩個人,也許連一個人也沒有,會贊同現存的財富分配制度。我甚至要說,你們在整個文明世界中也找不出一個贊同現存財富分配制度的人來。這分配制度已成為毫無意義、荒謬絕倫的東西了。
……
我認為我們能夠將自己和資本主義者區別開的一天終會到來。我們必須將我們的指導思想公之于眾。我們必須宣稱我們要實現的不是舊概念中的再分配,而是收入的再分配。我們始終指的是收入的問題。
今天晚上我很高興,我們的主席說,你們對我的社會地位有很高的評價,也對我有很深的個人感情,我感到非常光榮。我不是一個感情用事的人,但也不能對此無動于衷。我知道這一切的價值。我已經七十歲了,一個人一生只能有一次七十歲,我說這話也就是這一次了。我十分高興能夠在這里說出了一些許多人不能說的話。
現在我確信,在我年輕時,思想轉變,加入工黨,這轉變從一切方面都可以說,我的道路走對了。
【鑒賞】
蕭伯納(GeorgeBernardShaw,1856—1950)是英國現代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戲劇家。他的作品充滿幽默和睿智的光芒。這篇《在七十壽辰宴會上的講話》也不例外,顯示了蕭伯納嬉笑怒罵、亦莊亦諧的風格。
蕭伯納善于用通俗的生活實例來表達自己對社會重大問題的看法。在這篇演講詞中,他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進行了犀利的抨擊,提出了對社會改良的見解,表達了自己不與資本主義政府相妥協的決心和堅定信念。
在本篇演講中,蕭伯納著重指出“掌握公共財產的人必須遵守公共條件”。對此,他以自己的手杖作比喻,“就像我拿手杖一樣,我不能愿意用它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不能用它來敲你的腦袋”,生動形象,極有說服力。蕭伯納圍繞資產階級政府的所作所為展開論述,緊緊抓住資產階級政府的生產制度和分配制度的自相矛盾之處進行批駁,樹起了倡導社會制度改良的大旗。蕭伯納于1884年加入了費邊社,這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社會主義組織,他們主張采取階級調和的手段,想用和緩的方式使資本主義和平進入社會主義,因此在演講詞中蕭伯納始終還是在和資產階級政府探討有關“分配制度”和“收入問題”。盡管蕭伯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是犀利而辛辣的,卻在其劇本中提出“百萬富翁的社會主義”這一尷尬的口號,他認為“社會主義”會給百萬富翁帶來最大的利益,也只有依靠百萬富翁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正如演講詞所說:“我們說,必須從分配著手,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驟,這就是我們社會主義理論的全部意義。”因此,蕭伯納是改良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的代表。
整篇演講詞的特點是開門見山,態度誠懇而堅定,寓幽默于冷靜,寄說理于嬉笑怒罵之間,充分顯示出70歲的蕭伯納老人敏捷的思維和反應。
蕭伯納的雄辯才能使他的演講富于論戰性,非常機警,針鋒相對,富有吸引力,能使聽眾以高昂的情緒聆聽他對重大問題的闡述。蕭伯納是承繼了阿里斯托芬、拉伯雷、菲爾丁等人的諷刺文學傳統的,這一特色在本篇演講詞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1926年,蕭伯納沒有出席瑞典文學院為其獲獎所舉行的盛大宴會,因而諾貝爾文學獎演講詞中少了一篇充滿幽默詩意的答謝詞,而在蕭伯納七十壽辰上的講話中,我們卻領略到了老人充滿睿智的語言和坦誠真摯的情懷,樸素平實的語言中透露出對生命的通達樂觀,勇于面對人生戲劇變化,表現了蕭伯納的盎然情趣和機智灑脫。
上一篇:[法國]夏爾·戴高樂《在凱旋門廣場上的演說》
下一篇:[美國]史蒂夫·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