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奧多·羅斯福
向強有力的事物挑戰,去奪取輝煌的勝利,即使遭受挫折也比茍且偷安強得多。
【演講詞】
今天的聽眾來自美國西部最偉大的城市,這里出過林肯總統、格蘭特將軍這樣的偉人,這里的人民最突出最明顯地體現了美國人的特點,面對這樣偉大的人民,我想宣揚的不是可鄙的貪圖安逸享樂的人生哲學,而是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人生哲學。我認為人生應該為最出色的成就奮斗,這種成就決不是那些想安閑地過日子的人們所能得到的,只有那些不畏艱險,不怕勞累的人們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輝煌勝利。
對一個人來說應該奮斗不息,對一個民族來說也應該如此。說沒有歷史的民族是幸福的民族,這是卑劣的謊言。具有光榮歷史的民族是十分幸運的。向強有力的事物挑戰,去奪取輝煌的勝利,即使遭受挫折也比茍且偷安強得多,因為得過且過的人生活在暗淡的暮光之中,既體驗不到勝利的歡樂,也嘗受不到失敗的痛苦。在1861年,要是那些熱愛聯邦的人們認為和平是最終的目的,認為戰爭與沖突是最不幸的事情,并且按這種想法去做了,那么我們可以避免千百萬人頭顱落地,可以節省大量的財力,而且除了可以省去我們所付出的生命和金錢方面的代價外,還可以使我們的婦女同胞免受心碎之苦,使我們的人民免遭家破人亡之罪。當聯邦軍隊似乎只是在走向失敗時,我們的國家也可以免得陷入長達幾個月之久的憂愁與恥辱之中。要是我們在沖突面前畏縮不前,我們可以避免這些痛苦;要是我們回避了這些痛苦,我們就成了不配屹立于世界偉大民族之林的懦夫。感謝主給了我們先輩鋼鐵般的意志,他們支持了林肯總統的英明抉擇,拿起了刀槍加入了格蘭特將軍的隊伍。我們是不愧于偉大時代的英雄們的兒女,是把偉大內戰進行到底直至取得最后勝利的英雄們的后代,讓我們贊美主讓我們的先輩拒絕了可恥的主和意見,讓我們的先輩毫不畏縮地去面對痛苦、失敗、悲傷、失望的磨煉,去經歷幾年的內戰,因為最后奴隸們獲得了解放,聯邦得到了保存,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再一次像巨人般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這一代人用不著面臨我們先輩所面臨的那種任務,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任務,要是我們沒能完成我們的任務,我們就要遭到不幸。我們決不能扮演中國的角色,要是我們重蹈中國的覆轍,自滿自足,貪圖自己疆域內的安寧享樂,漸漸地腐敗墮落,對國外的事情毫無興趣,沉溺于紙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奮發向上、苦干冒險的高尚生活,整天忙于滿足我們肉體暫時的欲望,那么,毫無疑問,總有一天我們會突然發現中國今天已經發生的這一事實:畏懼戰爭、閉關鎖國、貪圖安寧享樂的民族在其他好戰、愛冒險的民族的進攻面前是肯定要衰敗的。如果我們要成為真正偉大的民族,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在國際事務中起巨大的作用。我們無法回避大問題,我們能決定的僅是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去年我們被卷入了與西班牙的戰爭,那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所能考慮的僅是我們該像懦夫那樣退縮呢還是該勇敢、斗志昂揚地開赴戰場,以及一旦進入了戰場,我們是否能打勝。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我們無法回避在夏威夷、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所面臨的責任。我們所能考慮的僅是,我們能否妥善處理這些問題,增強我國的威望,以及我們對這些新問題的處理不當,會不會成為我們歷史上黑暗恥辱的一頁。拒絕處理這些問題與處理得一敗涂地沒什么兩樣。我們面臨著要我們處理的問題,要是我們著手去解決,必然存在著處理不當的危險,但是拒不處理就等于承認我們根本無法處理。
懦夫,懶漢,對政府持懷疑態度的人,喪失了斗爭精神和支配能力的文質彬彬的人,愚昧無知的人,還有那些無法感受到堅定不移的人們所受到的巨大鼓舞的麻木不仁的人——所有這些人當然害怕看到他們的國家承擔了新的職責,害怕看到我們建立能滿足我國需要的海軍和陸軍,害怕看到我們承擔國際義務,害怕看到我們勇敢的士兵和水手們把西班牙的軍隊趕出去,讓偉大美麗的熱帶島嶼從大亂中達到大治。這些人害怕過艱苦的生活,害怕過這種唯一值得過的民族生活。
同胞們,我們國家要求大家過的不是安逸的生活而是艱苦奮斗的生活。20世紀許多國家的命運將處于危難之中,這種危險也威脅著我們。如果我們袖手旁觀,如果我們僅僅追求昏庸懶散的悠閑生活和安逸,如果我們不參與這種必須以生命和珍愛的一切去獲取勝利的激烈競爭,那么比我們野蠻強大的民族將甩開我們,控制整個世界。因此,讓我們勇敢地面臨生活的挑戰,決心以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去完成我們的職責,用我們的誓言和行動來維護正義,既要真誠大膽又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實現我們的理想。最重要的是,只要我們認為我們是站在正義一邊,我們都不要在國內外物質或精神上的沖突面前退縮,因為只有通過斗爭,通過艱苦危險的斗爭,我們才能取得我們民族進步的目的。
【鑒賞】
本篇演講是西奧多·羅斯福宣誓就任紐約州州長幾個月后于1899年4月在芝加哥發表的。在這篇紀念南北戰爭結束三十四周年的演講中,羅斯福闡述了其擴張主義的觀點。他從人生價值談到民族奮斗精神,指出美國在國際爭端中應該“勇敢”地面臨挑戰,即毫不猶豫地投入到與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世界勢力范圍的爭斗中去。
羅斯福道出了他所推崇的人生哲學: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并認為這種精神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民族”,都是應該如此追求的。他以南北戰爭(美國內戰)為例說明此理不謬。當時,代表南方種植園奴隸主利益的南方各州相繼脫離聯邦,組成南方聯盟,公然發動叛亂,分裂國家。在生死存亡關頭,戰耶?和耶?戰,那將會付出“生命和金錢”的代價,使婦女蒙受“心碎之苦”,人民招致“家破人亡之罪”。但如果采取回避態度,那么,“我們就成了不配屹立于世界偉大民族之林的懦夫”。連國家的統一都無法保證,還奢談什么國家的強大。這里,羅斯福高度贊揚了他的先輩們的英勇精神,維護了“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的完整。進而印證了他的觀點:“向強有力的事物挑戰,去奪取輝煌的勝利,即使遭受挫折也比茍且偷安強得多。”
接著,羅斯福話鋒一轉,說道,盡管現在沒有面臨先輩們所面臨的那種任務,但是,我們有我們的任務,如果不去正視它,照樣會帶來災難。那么,這是什么任務呢?羅斯福點明:“如果我們要成為真正偉大的民族,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在國際事務中起巨大的作用”。好個“竭盡全力”,好個“起巨大的作用”,羅斯福終于亮出了他的底牌,這正是他此番演說的目的所在。為了更能說服聽眾,他特意挑選了一個“反面”教材——滿清時的中國。我們暫且不論他的評價是否公允,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不思進取要挨打。羅斯福以舊中國為例,指出“畏懼戰爭、閉關鎖國、貪圖安寧享樂的民族在其他好戰、愛冒險的民族的進攻面前是肯定要衰敗的”。因此,他呼吁美國人民在與列強爭奪殖民地的斗爭中不要“回避”,不要“退縮”。
最后,羅斯福批評了那些“喪失了斗爭精神”的人,他一連用了六個“害怕”,指責那種不思進取,貪圖安逸的生活態度,警告人們,如果在與列強的爭霸中“袖手旁觀”,不參與“競爭”,那么將失去“控制整個世界”的機會。所以,他再次呼吁人們在沖突面前不要退縮,“因為只有通過斗爭”,才能實現“進步的目的”。
羅斯福極善辭令,這篇演講可謂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其演講才能。他先從人生哲學談起,繼而擴大到民族國家都應具有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從而點明主題:要成為真正偉大的民族,必須竭盡全力在國際事務中起巨大的作用。這篇演講詞在結構上,一環扣一環,環環相連,既緊湊、嚴密,又流暢、自然。在修辭上,他運用一系列對比手法,通過強烈的反差來調動聽眾的情緒,很有說服力。整篇演講詞氣勢宏大,語言鏗鏘激昂,洋溢著一股催人奮進的精神,極具鼓動性。
然而,作為一個狂熱的擴張主義者,羅斯福的這篇演講自始至終貫穿著擴張的主題。所謂的“競爭”、“進步”,無非就是侵略和掠奪的代名詞,所謂的“在國際事務中起巨大的作用”,也就是稱霸世界。果不其然,兩年后,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在任期間,他揮舞大棒,逐步把中美洲各國變成自己的半殖民地,把加勒比海變成美國的內湖,建立起美國在西半球的霸權。
上一篇:[普魯士]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戰爭是什么》
下一篇:[中國]魯迅《在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