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卡麗·查普曼·卡特
女權運動迅速發展到今天,其道路上的最大障礙就是性別偏見。
【演講詞】
婦女參政是個簡單明了的問題。這一要求帶著尊嚴、有禮有節、順理成章。戰勝保守派,獲得男子普選權雖然是一大勝利,但將來獲得女子普選權的勝利則是不可估量的。攻克了許許多多被認為不可攻破的傳統思想的堡壘后,男子才爭取到選舉權。然而,與婦女選舉權面前一排排強大的反對勢力相比,那些堡壘充其量不過是堂吉訶德的風車。
婦女選舉權面臨的正是男子選舉權曾面對的所有反對勢力。可除此之外,婦女選舉權還得與性別偏見作斗爭。這種性別偏見是人類最古老、最無理、最頑固的偏執癥。何謂偏見?那就是一種毫無理由的觀點,一種聽不到論證,就作出的判斷,一種不知來處的莫名其妙的情緒。性別偏見是剝奪婦女權益、剝奪婦女自由、剝奪婦女機會的一種先驗判斷,毫無根據地認為婦女沒有能力從事她們從未做過的事。女權運動迅速發展到今天,其道路上的最大障礙就是性別偏見。這種偏見至今仍然是個巨大的障礙。
至少在美國,我們不需再為婦女與有識之士一道投票時有關智力、道德及身體方面的合格性作辯解。我們當中最佳公民的道理早已得到證實,我們論點的正確性也已得到公認,但我們還遠遠沒有戰勝性別偏見。
當一個大教堂主持暴躁地宣布說,婦女的要求不再那么有節制時,男人可能重操舊業,溺死女嬰。當一個名聲赫赫的參議員宣布說,沒有人能為婦女的選舉權找到理由時,當他以個人的地位和影響來反對時,當一個著名女作家將女權運動的代言人說成“尖聲呼叫的女性”時,當一個政治頭面人物說,“反對婦女選舉權就是否定獨立宣言”,而他自己卻希望婦女得不到選舉權時,問題已經完全超越理智范圍,而回到性別偏見的領域,邏輯與常識都無法打開的領域……
有四大原因導致婦女處于受支配的地位。按照男人是一個種族的唯一組成單位的理論,每個原因都是合乎邏輯的推斷。這四大原因是:服從,愚昧,否定個人自由,否定財產和報酬的享有權。這四種因素共起作用,使男人養成自私、霸道的習性,使婦女養成逆來順受的習慣……為了使這些不利條件牢牢地套住婦女,世人的推理是男人代表整個種族,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這樣他們的行為便合乎邏輯了。將婦女永遠作為附屬品來監護等于剝奪了婦女思想與行動的全部自由,剝奪了婦女的發展動力,使婦女順理成章地成為世人所希望看到的空虛的弱者。婦女的地位又進一步強化了有關婦女低能的流行觀點。這世界不讓婦女學會任何技巧,卻說她們干的活一文不值,這世界不許婦女持有個人見解,卻說婦女不善于思考,這世界不許婦女對公眾演講,卻說女性中沒有演說家,這世界不讓婦女上學校,卻說女性中沒有天才,這世界剝奪了婦女的一切責任,卻說女性軟弱無能,這世界要讓婦女明白她們的點滴快樂全是靠男人施舍的。當婦女按照人們所教的,涂脂抹粉,戴上精巧的羽飾,去尋求快活時,人們又說她們圖虛榮。
這就是文學作品所祀奉的婦女形象,歌謠與傳說使之不朽,騎士為之說盡發瘋般的甜言蜜語。正如狄德羅說的,“當女性是主題時,筆頭需浸滿彩虹,而紙張需用蝴蝶翅膀來擦干。”人們讓婦女罩上這種神秘的光環,讓她們相信自己是受寵愛的。世人眼中理想的婦女形象是:漂亮、風流、多情、順從、謹卑,時而柔弱,時而激動得暴跳,但從來是愚昧無知,軟弱無能的。
當新的女性終于出現,高舉真理的火炬,有理有節,帶著尊嚴,要求分享這世上的教育、機會與責任時,難怪那些缺乏訓練,軟弱無能的婦女害怕地往后退,也難怪男人竟站出來為傳統婦女說話,因為他們已習慣于自己所鐘愛的女性。他們欣賞的正是婦女的軟弱與依賴性。他們喜歡把婦女想像成柔軟的攀援藤,而把自己看作粗壯的橡樹。男人打從騎士時代起,就崇拜女性的理想,似乎她們是女神,但卻一直控制她們,似乎女人又是白癡。男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兩重地位是如何不協調,而錯以為這種關系正符合上帝的旨意……
婦女運動的全部目的就是要推翻婦女有必要服服帖帖的觀念,就是要教會婦女獲得自尊,使她們不聽命于人,教會男人充分理解平等,使他們不強求婦女服服帖帖。正如約翰·斯圖亞特·穆勒談到男子獲得選舉權之前的情況所說的,“高貴者在社會階梯上一步步往下走,普通人一步步往上攀,每過五十年,他們就彼此更加靠近。”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在過去一百年里,男性作為世界的主導力量一直往下降,女性一直往上攀,每過十年,他們都彼此更加靠近。反對婦女爭取選舉權是舊理論的最后一道防線。這種理論認為,只有男性才是種族的創造者,因此女性必須服服帖帖……
過去,婦女運動的全部努力在于推翻女性在家庭中的隸屬地位。這一目的已基本達到。一般受過教育的女子,在父親家中、在丈夫家中、在兒子家中,都享有個人自由的權利。一個女子不必再順從一個男子。在家里以及在社會中,女子都享有自主權。現在的問題是:作為整體的女性是否應順從作為整體的男性?能否允許在生活的各個部門享有自治權的女子,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也享有自治權?一個男子支配一個女子是不對的,整個男性支配整個女性也同樣不對。一個男子支配其他男子是不對的,男性支配女性也同樣是不對的……
【鑒賞】
卡麗·查普曼·卡特畢生從事婦女的女權運動。她籌建衣阿華婦女參政協會,創立國際婦女參政聯盟,改組全美婦女參政協會(在第十九號修正案通過后又改組為婦女選民聯盟)。《反對對婦女的性別偏見》選自卡特于1902年2月在華盛頓當選為全美婦女參政協會主席時的就職演說。
為爭取婦女公民權的斗爭運動,在美國開展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了。多少先行婦女披肝瀝膽,呼吁、陳情、說理,為之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卡特的演說,針對選舉權上的性別限制,有的放矢,一針見血地指出,婦女沒有參政權利,主要根源在于“性別偏見”。性別偏見不消除,婦女的參政權利便是無稽之談。在演講中,卡特對性別偏見進行了深刻的解剖。首先,她闡述了“性別偏見”的含義、來源及危害。指出所謂性別偏見,“就是一種毫無理由的觀點,一種聽不到論證,就作出的判斷,一種不知來處的莫名其妙的情緒”。它是極難以改變的舊習慣勢力。這種偏見危害極大,它剝奪了婦女的權益,剝奪了婦女的自由,剝奪了婦女的參政機會。當事實證明婦女完全有能力從事她們從未做過的事,在有關婦女智力、道德以及身體方面的合格性無庸置辯時,性別偏見仍然作為強大的反對勢力擋在婦女選舉權的面前。性別偏見完全超越理智、邏輯與常識。
其次,她闡述了造成“性別偏見”的四大原因。指出“服從,愚昧,否定個人自由,否定財產和報酬的享有權”這四大原因,是導致婦女處于被支配地位,成為男人附屬品的根源。它猶如無形的繩索阻礙了婦女運動的發展。這里卡特用一組排比和反語指出“這世界”的虛偽和丑陋,進一步揭露“這世界”既對婦女束縛與壓制,同時又侮辱婦女“一文不值”、“不善于思考”、“軟弱無能”和“圖虛榮”。道德家加以倫理說教,文學家加以藝術渲染,歌謠和傳說加以美化,詩人加以神秘的光環。于是婦女在世人眼中理想的形象是:“漂亮、風流、多情、順從、謹卑”,情緒善變,愚昧無知,柔弱無能。在世俗的偏見之下,不讓婦女學會任何技巧;不許婦女持有個人見解;不許婦女對公眾演講;不讓婦女上學校。讓婦女罩上神秘的光環。在一番花言巧語之中,殘酷地剝奪了婦女的責任、自由、發展動力及一切的聰明才智。
最后,卡特熱情地歌頌了新的女性。她眼中的新女性形象是高舉真理的火炬,有理有節,帶著尊嚴,不是“柔軟的攀援藤”。與之相對,男人再不是“粗壯的橡樹”。她借用男人想象的比喻,含蓄地對男女的不同社會地位和心態作了對比。當婦女不甘于成為男人的附屬品,要求同男性共同享有教育、機會和責任的時候,世俗男子立即忘記了自己為爭取選舉而與“堂吉訶德的風車”挑戰的經歷,他們一下陷入了雙重地位。打從騎士時代起,男子崇拜女性,視女子為女神,卻又一直企圖控制婦女,把女子視同白癡。卡特一方面指出這一悖論的荒謬,另一方面呼吁男女平等,從而引出新女性運動的全部目的,即“推翻婦女有必要服服帖帖的觀念,就是要教會婦女獲得自尊……教會男人充分理解平等,使他們不強求婦女服服帖帖”。這里用“教會……使……”的反復句式,使人對新女性運動的目的產生了深刻的印象。隨后,卡特指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并連續用兩個設問句,回答這個問題,干脆有力,理直氣壯。
卡特的這篇演說代表了先進女性的心聲,同時也表達了一些傳統婦女心底的夙愿,激勵了婦女爭取獨立、自由的決心。卡特成了女權運動的代言人。
上一篇:[美國]賽珍珠《對中國人民的廣播演講》
下一篇:[美國]托馬斯·科溫《反對墨西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