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侯文曜
虞美人影·松巒峰
有時云與高峰匹,不放松巒歷歷。望里依巖附壁,一樣粘天碧。有時峰與晴云敵,不許露珠輕滴。別是嬌酣顏色,濃淡隨伊力。
長江巫峽之勝在山。巫山有峰十二,松巒峰為其中之一。這首寫景小令,專為松巒峰傳神,設想頗為奇特。作者賦予山峰和白云以人的意志力,在云與峰的相互“匹敵”斗法之中,突出松巒峰的孤峭拔空、郁嵂非常,在寫法上別具一格。
下片寫云遮峰。前兩句中的“歷歷”,出自唐皇甫松《天仙子》“十二晚峰高歷歷”,有清楚、分明之意。歷歷分明的松巒峰,被白云故意遮蔽,“不放”二字,帶有戲謔的意味。三、四兩句明寫白云,暗寫山峰。“依巖附壁”者按常理應是山上草木藤蘿,而放眼望去,滿目都是白云繚繞,仿佛與草木一樣粘附于藍天之上,可見此峰之高。“粘”字寫云,尤為警動貼切。宋秦觀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滿庭芳》)句,此處法乳前賢而自鑄新辭。
下片寫峰出云。“有時峰與晴云敵”,句式與上片首句相同,說明上、下片所寫是不同時間里的松巒峰。當麗日晴空之時,云靄頓掃,峰出云霄,便呈現出與云遮霧障時所不同的“嬌酣顏色”。作者筆下的松巒峰,嬌艷如美女,或濃妝,或淡抹,無施不宜。“濃淡隨伊力”,這為山峰妝扮的“伊”,便是神奇的自然力量。
漢代王充說:“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論衡·自紀》)作者著眼于云彩即離映帶、聚散舒卷的變化,勾勒出松巒峰晦明陰晴的不同面目,而不論是云遮峰還是峰出云,都能引起人的審美愉悅。兩幅畫面的交相復疊,使本來是靜態的山峰,顯示出一種多姿多彩的動態美。
上一篇:(明)蔣平階《虞美人·白榆關外吹蘆葉》原文賞析
下一篇:(宋)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