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叟曝言》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人情小說,魯迅先生歸之于以小說見才情者,稱其為“文章經濟之作”。又名《興替寶鑒》、 《第一奇書》,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作者夏敬渠。約成書于作者晚年(乾隆年間)。始以抄本在親友中流傳,光緒初被整理付印。有清光緒辛巳(七年)毘陵匯珍樓152回活字本和清光緒壬午(八年)申報館154回排印本。匯珍樓本卷首有知不足齋主人序及凡例,為初刻原本,缺失較多。申報館本卷首有西岷山樵序和凡例,比原刊本增加了兩回, 補足了缺失。
《野叟曝言》書名取《列子》野人獻曝之意,以主人公文素臣為中心,描寫了上至最高統治集團、下至市井小民,及僧尼妖道、三教九流無所不包的廣闊社會圖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政治黑暗、社會動蕩、道德淪喪、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
故事托于有明,以明憲宗成化十年始,經明孝宗至明武宗正德元年止,共三十三年動蕩的歷史時期為背景,敘寫蘇州府吳江縣書生文素臣出身于忠孝世家,在其母教導下只崇理學,不信異端,文武雙全,多才多藝,但因以詩忤怒了權奸,致屢試不中,憤而游歷江湖山川,遍訪民情,結交豪杰,以期有所作為。幾年時間里足跡遍于天下,一路上打擊邪僧奸道,亂臣賊黨,聲名大振。他昭慶寺斗松庵、夜殺頭陀超凡,劈和光、拒法雨, 臺灣山中坐殺山魁,手刃夜叉,火燒寶音寺,先后結交了東阿十二盜首,遼東尹雄、衛飛霞、福建六雄、登萊三叛、海島鐵焉、紅須客、江湖賣解的解氏三兄妹、飛賊金鈴等諸路豪杰。由于女神童謝紅豆的舉薦,終于被朝廷重用,大展奇才。他覆又全淫窟,破屠龍二十六島,遼東誅逆、廣西破妖、豐城招安亂民、上林坑殺毒蟒,匹馬衛宮、打退五虎八彪,誅景王叛逆、殺法王軍九門賊黨,歷盡艱辛,幾度沉浮,終于統一了天下,被皇帝尊為素父,全家人出將入相,寵榮已極。
主人公文素臣是作者著力刻劃的中心人物。其生活原型即作者自己。文素臣推重理學,欲以儒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最后位極人臣、嬌妻美妾、榮華富貴的際遇,寄托了作者這一迷信理學的失意知識分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文素臣文韜武略集于一身,克忠盡孝,十全十美,但在正義和邪惡勢力的斗爭中,卻經常處于矛盾的境地:要恪守理學教條,則必然失敗:要奪取勝利,則一定違背理學教條,因此不得不“守經從權”,反映了封建理學原則的僵化和虛偽。作品中對貪官污吏、邪僧惡道的罪惡行徑和丑惡嘴臉的描寫揭露比較深刻,有一定社會意義。
《野叟曝言》在藝術上結構宏偉,人物眾多,全書共寫了520多個人物,性格較鮮明者就有50多人。上至宮廷帝后,大臣權奸,下至地主豪紳、邪僧惡道,及江湖豪杰、小偷巨盜、少數民族和域外諸國, 都無所不包,有的寥寥幾筆就極生動。在結構上以文素臣的游蹤為中心線索,有條不紊地展開情節,組織嚴密,照應較好。在藝術風格上,作者有意將講史、神魔、俠義、人情,才子佳人小說的不同寫法綜合在一起,創造一種新的美學韻味。如對翦除景王和諸叛的描寫模擬講史、對苗嶺云貴和臺灣諸藩的描寫模擬講史,對苗嶺云貴和臺灣諸藩的描寫模擬《西游記》,對白玉麟莊園和各江湖好漢的描寫模擬《水滸傳》,對李又全淫窟和連公子私生活的描寫模擬《金瓶梅》,對金成之文素臣等人的愛情生活模擬才子佳人小說等。就某一部份來看,模仿極為成功,描寫相當生動。作者不滿足于說部中各種已有寫法,刻意求新,追求一種新的美學趣味,是可貴的探索和嘗試。
由于作者“衒學寄慨,實其主因,圣而尊榮,則為抱負”,(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二十五篇)作品中大量充斥理學說教,宣揚功名利祿思想。“其竭力供獻尊王法圣之奴隸性,以取媚于權要者,固無足深論矣。” (孔另境《中國小說史料》)全書卷帙浩繁,頭緒龐雜, “敘事說理、談經論史,教孝勸忠,運籌決策,藝之兵詩醫算,情之喜怒哀懼,講道學,辟邪說、描春態、縱諧謔”,(《凡例》)經常中斷情節,使有些部分“語錄不成語錄,史論不成史論,經解不成經解,詩話不成詩話,小說不成小說”,(孔另境《中國小說史料》)大大影響了小說的藝術性。書中有大量猥褻和色情描寫,除散見者外,集中描寫就達三回之多。
《野叟曝言》的出現,標明藝術家已不滿足于說部原有藝術模式的規范,力圖用大型化、綜合化、多層次多側面反映生活,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作者沒有,也不可能完成這一任務。但“以小說為庋學問文章之具,與寓懲勸同意而異同者,在清蓋莫先于《野叟曝言》。”(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五篇)是清代才情小說的始作俑者。
上一篇:《醒世姻緣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金云翹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