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詩詞·明前期江西詩詞·明前期詞人·聶大年
聶大年(1402~1456),字壽卿,臨川人。聶同文之子,遺腹子。比長,博學(xué),善詩、詞、古文。葉盛稱其詩為三十年來絕唱[1],不免溢美[2]。兼善書、畫,書法得歐陽率更法。宣德末,薦授仁和訓(xùn)導(dǎo)。母卒,歸葬,哀感行路。里人列其母子賢行,上之有司,詔旌其門。服闋,分教常州,遷仁和教諭。景泰六年(1455)以修史征入翰林,次年病卒于任所,年五十五。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八五王直撰《聶公墓志銘》[3]等。
有《冷齋集》《東軒集》,“詩文散佚。弘治初,錢塘施昂為輯而刻于懷安官舍,題曰《東軒集》”[4]。惜陰堂裁為《東軒詞》,現(xiàn)存10首。其詞雖多為婉約詞,但風格明艷秀麗,如《卜算子》:
楊柳小蠻腰,慣逐東風舞。學(xué)得琵琶出教坊,不是商人婦。忙整玉搔頭,春筍纖纖露。老卻江南杜牧之,懶為秋娘賦。
上片寫歌妓女伶的曼妙身材和超群技藝,可想見其青春氣息及受歡迎的程度;下片寫歌女忙著整理玉簪,露出纖潤的手指,以動作突出其姿態(tài)美。末二句借用杜牧為杜秋娘作詩的典故,反襯詞人老邁懶散的心境。上片用了白居易為琵琶女作詩的典故,表明此歌女雖然才貌與琵琶女同樣超群,但“不是商人婦”,沒有琵琶女那樣悲苦的命運,所以下片接著寫歌女的美,而不是天涯淪落之感,詞人自然也就不用像當年杜牧看到又老又窮的杜秋娘時為其作詩而表達深深的同情了。以杜牧自況自比,因“老”而“懶”,其自傷老大之情也在情理之中。又如《卜算子》:
粉淚濕鮫綃,只恐郎情薄。夢到巫山第幾峰,酒醒燈花落。數(shù)日尚春寒,未把羅衣著。眉黛含顰為阿誰,但悔從前錯。
全詞寫思婦的心理變化,很細膩傳神。上片寫思婦因相思而淚濕紗巾,擔心情郎變心,以酒澆愁,因酒而醉,夢中與情郎歡會,夢后酒醒,青燈相對,夜闌人不寐;下片接著寫女子的心理,春寒尚料峭,無心試羅衣,整天皺著眉頭為誰呢,只后悔從前自己愛錯了。再如《臨江仙·半道春紅》:
記得武林門外路,雨余芳草蒙茸。杏花深巷酒旗風。紫騮嘶過處,隨意數(shù)殘紅。有約玉人同載酒,夕陽歸路西東。舞裙歌扇繡簾櫳。昔游成一夢,試問賣花翁。
追憶昔日與玉人相約賞春、游春及分別瞬間印象等情景,表現(xiàn)了對伊人及美好過去的懷念。今昔對比,反襯今日的不如意。昔游如夢般既短暫又美好,似真似幻,故向當年的賣花翁求證。
注釋
[1]明葉盛:《水東日記》卷四“聶大年”條,《四庫全書》本。[2]《江西通志》卷一百六十一稱“其詩在國初頗為人傳誦”,較為可信。[3]王直:《抑庵文集·后集》卷三十三《教諭聶大年墓志銘》,《明文衡》卷八十八所錄均同。[4]裘君弘:《西江詩話》卷七,《續(xù)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699冊,第546頁。
上一篇:宋元江西詩詞·宋元江西詩社·北宋江西詩社·歐陽澈紅樹詩社[1]
下一篇:晉唐江西詩歌·晉代江西詩歌·陶淵明詩歌的主要題材·行役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