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書生金鑾失對》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世情小說。載《西湖二集》卷三。小說基本情節脫胎于《堯山堂外記》。甄龍友教村童作詩之情節, 移植于《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五的“曹云寵《題村學堂圖》”以及流傳杭州的民間傳說。
南宋隆興年間,永嘉府有一書生甄龍友。他詼諧、聰明,善辯才。因家貧不得已以課子為生。后經人推薦,入兵部府充當尚書宇文價幕賓。甄龍友生性狂放,見寺遇廟,都要題詩以顯才華。連他人娶再婚之婦,也要揮書譏嘲,故被人謔稱為“永嘉狂生”。一日, 甄龍生游天竺寺,集詩于壁,正巧宋孝宗看見,他好賢禮士,即召至金鑾殿面對。不意,甄龍友愴然而膽怯,一時無言而對,從而失去了升官進爵之機。甄龍友自知羞慚,終日縱酒落魄。十二年后,太上皇宋高宗命百官寫進雪詞,宇文價遂命甄龍友代賦一詞。后得孝宗賞識,遂之封為翰林院編修之職。以后,甄龍友青云直上,官至禮部尚書,夫榮妻貴而終。
小說通過敘述甄龍友滿腹經綸,只因金鑾失對, 而淪落江湖,偶而得幸君王,僅以一詩一詞得高位的離奇故事,來論證:人之富貴貧賤均由天命,個人命運單憑帝王好惡論定的主題。這篇小說充滿著詼諧和幽默的氣氛,但字里行間,也隱約地流露出作者對明代社會朝臣朋黨傾軋,宦官攬權,堵塞賢路,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現狀的牢騷和抑郁。
《巧書生金鑾失對》是篇藝術價值較高的佳作。善于多側面地刻劃人物形象的性格,這是小說甚為突出的特點。 “永嘉狂生”是作者著意刻劃的知識分子形象。甄才思敏捷,能說善辯,性格詼諧,又且狂放不羈。小說則通過甄教村童糊口作“郁郁平文哉”,寫雞頌騙齋,題《柳梢青》、《如夢令》譏笑再婚之婦的情節,得到了逼真而又典型的刻畫。
講究細節的雕塑,這又是一重特色。甄龍友在御前倉猝和膽怯的場景,均通過甄這一人物的驚慌失措的細微形態變化得到了繪聲繪色的勾勒,使形象描寫達到神形兼備的境界。這在《西湖二集》諸篇小說中是可稱為上乘的。
再則,小說的入話處理也頗具特點的。一般話本小說,入話由頭較繁冗,旁枝末節較多,致使結構松弛。 《巧書生金鑾失對》則力求精煉,入扣。它以四七言詩開篇,每一句詩寄寓一樁歷史典故,如李藩貴相升官,王顯薄命失官,王勃偶然揚名,張鎬蒙天助得福。這些故事的穿插都比較精煉簡潔,內容扼要,題意鮮明,又且正、反相襯,富有層次,這對闡述正文的主題起到了牽柳帶杏的妙用。雖說,這幾個入話沾染著濃重的宿命論色彩,但在敘事狀物的藝術描寫上卻是成功的。
上一篇:《崔待詔生死冤家》簡介|鑒賞
下一篇:《巧聯珠》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