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有易與搖民
先秦神話小說。撰人不詳。原載《山海經·大荒東經》。李格非、吳志達主編《文言小說》錄入。這則神話故事即寫王亥、王恒兄弟之事。王亥故事是有史實根據的。殷商甲骨卜辭就記載有 “高祖夋”、“高祖王亥”等字樣。古本《竹書紀年》就記載說: “殷王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緜臣殺而放之,是故殷上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緜臣也。” (郭璞注《山海經·大荒東經》引文) 《世本》亦載有“胲 (王亥)作服牛”(張澍稡集補注引)。《易經》中對王亥與有易發生的嚴重事件也有所披露:“喪羊于易,無悔。”(《大壯》)“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咷。喪牛于易,兇。”(《旅》)王亥之死,很得子孫們的懷念,曾多次祭祀他, 對此記載, 在甲骨文中屢見不鮮。 (《殷墟書契前編》4·8·3) “其告于高(高)且 (祖) 王亥三牛——其五牛。” ( 《殷契拾綴》455).本篇神話故事當是在歷史傳說的基礎上形成的。《山海經》記敘此神話,因系據圖為文,則較簡略,其內容大概是: 在成湯王以前六、七代之時,農牧生活的殷民族開始強大興盛起來。當時殷民族有一個著名的王,叫做亥的,和弟弟王恒商量,想一塊趕上一大群牛羊,到北方一個部族叫有易的那里去做生意。在河伯神的幫助下,王亥兄弟就渡過了波濤洶涌的黃河。有易族的國王綿臣,盛情接待了他們。但是他們卻在暗中共同愛上了綿臣的年輕美貌的妻子。但綿臣之妻更愛王亥,王恒對哥哥搶他的所愛感到非常憤恨。其實綿臣之妻在王亥兄弟未來到之前就已與綿臣的一個青年衛士有暖昧關系,王恒探知了這種情況。就在王亥去赴綿臣妻的幽會的時機,王恒便把這一幽會的消息告訴給青年衛士,青年衛士就砍殺了王亥。殺王亥之事被人發現,綿臣就審問已縛的青年衛士。綿臣問明真相而大怒,下令將死者王亥帶來的牛羊全部沒收,并把王恒驅逐出境。王恒回歸后,把王亥被殺的情況作了歪曲報導;后來其子上甲微帶兵復仇,得到河伯神的幫助,安全渡過了黃河,滅了有易,殺了綿臣。河伯神與有易也有老交情,不忍心見整個部族全部覆亡,便悄悄地把有易的孑遺,搬到另一個地方去,化作人身鳥足的搖民國。王亥故事的深意在于: 故事的主人公王亥,雖然對畜牧業有過重大貢獻,但卻終于因為驕惰淫逸而喪身,留給后人以極大的儆省和無限的感慨。整個故事半史半神話,很有趣味。從小說史的角度來看,這當是寫情殺題材的最早篇章。
上一篇:《秦漢·戴圣·曾子易簀》簡析
下一篇:《先秦·左丘明·有神降于莘》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