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聯珠》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才子佳人小說,十五回。 目錄頁題“五彩堂編次”,正文第一回題“煙霞逸士編次”,首有序,署“癸卯槐夏西湖云水道人題”,序稱“煙霞散人博涉史傳,偶于披覽之余,擷逸搜奇,敷以菁藻,命曰《巧聯珠》。”則煙霞逸士又號煙霞散人,姓名與生平不詳,僅知其為清康熙、雍正間人,著有《幻中真》、 《鳳凰池》等小說。 日本寶歷甲戌《舶載書目》曾著錄此書,寶歷甲戌相當于清乾隆十九年,據此可知序中的“癸卯”當為雍正元年(1723),作品即寫成于此時。 今存可語堂、載道堂等刊本,并有春風文藝出版社據可語堂本整理出版的校點本。
書敘蘇州府有書生聞友,工詩善賦,才貌并佳。現任臺中方古庵,進京順道游虎丘時,因見聞友詩,慕其才名,欲以女芳蕓許之。方小姐亦私相傾慕。但因方公陪堂賈有道,為表親之子繆成謀方小姐親事而讒謠作罷。方公抵京,授山東巡撫。聞友應舅父濟南知府胡宗堯之招,至母舅家。表妹胡茜蕓姿容美貌,詩賦俱佳,二人相慕,私訂婚盟。及至京師應試中舉,時胡宗堯被參,押解入京下獄,茜蕓及母避往蘇州聞家,聞友于京為胡公謀,胡公悅之,與定親。聞友在京以“平番凱歌李白清平調體”三首,為當朝皇帝見賞,亦如李白被封為翰林學士,賜進士出身,得便營救宗堯出獄。時方古庵已悟奸謀,與聞友父面訂兒女婚約。恰值朝廷選妃,茜蕓被迫選送入京。聞友聞訊上奏,帝準其請,賜女出宮完婚。聞友幾經波折,終與芳蕓、茜蕓同日成婚,后俱顯貴,聞友官至禮部侍郎,二夫人各得一子齊登科甲。聞友與二位夫人及柳絲皆齊眉到老,成為千古一段聯珠佳話云云。
《巧聯珠》的故事,從情節構思來看,仍然屬于那種“私訂終身后花園,多情公子中狀元,奉旨完婚大團圓”的基本模式中演化出來的才子佳人小說。從愛情、婚姻題材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來看,為了展開情節,掀起波瀾,也在聞友與芳蕓、茜蕓之間設置了幾個小丑式的人物(如賈有道、繆成、胡同等)拔亂其間。通過對他們的描寫,一方面反襯了才子佳人的高尚和情真,另一方面也用以揭露了世態的炎涼和人情的冷暖,同時也讓這些小丑在自作聰明和自鳴得意時自我揭露,當場出丑。這,多少使人看到了封建社會中的某些瘡疥癰疽,具有一定的認識意義。
不過, “才子佳人式的戀愛,小說作者的婚姻觀念,已去我們的時代久遠了,我們當然不會去盲目附和、贊同那種方式和觀念。但作為某一歷史行程中曾經出現的事物去認識它們、研究它們,卻是完全必要,而且是有意義的”。 (盧興基: 《小說發展分支的一個重要環節——再評才子佳人小說》)
上一篇:《巧書生金鑾失對》簡介|鑒賞
下一篇:《廣新聞》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