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待詔生死冤家》簡介|鑒賞
宋元話本小說。見《警世通言》第八卷。題下注云:“宋人小說,題作《碾玉觀音》”。《京本通俗小說》第十卷作《碾玉觀音》。《寶文堂書目》中著錄為《玉觀音》。
據孫楷第考證, 故事源出《異聞總錄》。但情節與此篇有較大不同。有研究者疑為別有所本,尚待考。
小說敘述咸安郡王仗勢強奪裱褙鋪匠的女兒璩秀秀進府,后來璩秀秀愛上了郡王府中的碾玉匠崔寧,兩人趁郡王府失火的機會,一同逃往外府開店做生意。一年后,被郡王府中出差的郭排軍偶然撞見,歸告郡王。郡王盛怒之下把璩秀秀捉回并活埋在后花園中。但璩秀秀的鬼魂仍跟著崔寧做夫妻,終于報了郭排軍報告的仇,而崔寧亦同時死去。
本篇主要通過璩秀秀與崔寧追求幸福愛情的歷程,抨擊了封建統治階級摧殘、扼殺青年男女正當的愛情權利的罪行,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它與我國文學史上以前流行的眾多愛情小說不同,突出地強調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主動、執著的追求。它反映出社會下層婦女民主意識的覺醒和市民群眾要求掌握愛情支配權的強烈愿望。作品中璩秀秀鬼魂的出現,雖不免有荒誕的成分,但它卻是作者為渲染主題而采取的一種藝術手段,意在說明正義終將伸張,奸邪定會受懲,一種道德的力量顯現無遺,體現了作者的美學理想。結尾詩云: “璩秀秀舍不得生眷屬,崔待詔撇不脫鬼冤家”,鮮明地揭示了作品的創作主旨。
作品的藝術成就也很顯著。一是塑造了一個閃耀著獨特思想光芒的女性形象——璩秀秀。在愛情婚姻問題上,璩秀秀大膽地撇開傳統女性的嬌羞和甘愿受人擺布的舊俗,勇敢地為自己的幸福去奮斗。與崔寧相見后即表現出卓然不群的態度: “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其驚世駭俗式的坦誠,凸現了她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這是對那個毀滅“人欲”的封建社會的嚴正批判,同時也成為中國文學中贊賞和尊重個性自由文學的先聲,對后世影響很大。二是故事情節的波譎云詭,宕蕩起伏。作者于推進故事的發展時,精心構思,懸念叢生,將一個現實性的故事披上一件浪漫主義的外衣,真、奇交叉,逐層漸進,更形絢爛多姿。三是較多運用詩詞穿插, “講唱”特點明顯,語言生動、質樸,傳神,對塑造人物,表達主題有重要作用。
本篇是宋元話本小說中膾炙人口的藝術珍品之一。
上一篇:《嶠南瑣記》簡介|鑒賞
下一篇:《巧書生金鑾失對》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