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太傅擇婿*》簡介|鑒賞
軼事小說。見于《世說新語》卷中《雅量》門。
本篇記述了一個頗有喜劇性的故事,說東晉明帝時太傅郗鑒求女婿,不選那些故作姿態,以示不凡的子弟,卻選中了在東廂床上“坦腹臥”、毫不把選婿一事放在心上的王羲之。這段佳話表彰了郗太尉眼力過人,也稱揚了王羲之不熱慕權門,不受世俗熏染的可貴品質;所以長期為人們所樂道。后世因此稱女婿為“東床”,或稱“令坦”。
本篇的題材是擇婿,但自始至終沒有對擇婿的場面展開正面描寫,甚至連雙方當事人都沒有對面,完全靠郗太傅的門生傳遞信息。這種以側代正的用筆,雖然把擇婿的場面推到幕后,通過門生的“歸白”轉述出來,但增加了文章的波瀾,也更容易突現人物的思想性格。所以,門生的這段回報,自然成為全篇記述的重點。他在郗太傅面前,看似作情況介紹,卻自有傾向性暗寓其中。先說王家諸郎, “咸自矜持”,后提“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是褒彼貶此,但前后對照,實際上反襯出了王羲之的高潔秉性,遠非尋常子弟可比。而且,門生的語言中對王羲之的行動所表露的驚詫,亦和郗太傅的熱烈推許,既是對比,又有出人意料的轉折,十分鮮明地顯示出兩人眼力的高下。尤其是郗太傅當即作出決斷,——“正此好”一語,言辭精當,意蘊豐富,不僅傳達出了擇得佳婿的欣喜心情,也使王羲之的非凡氣度顯現出更為耀眼的光彩。
從人物配置來看,本篇采用的描寫角度也別具一格。郗太傅是實寫,王羲之是虛寫,但實際上是以實映虛,把王羲之這個一直沒有登場的人物映襯得活靈活現,足以啟發人們的聯想。王羲之后來在書法和學識上能夠取得高超的造詣,正是和他年輕時這種東床坦腹的行動和它表現出來的可貴品質有著直接的關系。
上一篇:《邵氏聞見錄》簡介|鑒賞
下一篇:《酒惡花愁錄》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