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平倭奴記》簡介|鑒賞
短篇小說。高太癡著。原載《新聞報》(1895),后錄入《時事新編》第六卷和《諫止中東和議奏疏》第三卷。
此篇寫一書生,“經濟學問,田宇膽略,絕世無雙,尤邃于兵法。隱居海濱,留心華洋交涉之事”,憤日人侵犯中國,而朝廷大臣如李鴻章輩不戰議和,“痛苦流涕,憤不欲生。舉杯狂呼,拔劍斫地”。一日,大醉而臥,忽輿馬馳至,原來是皇上覲見。皇上賜坐賜酒,書生侃侃而論平倭方略,皇上便令其率兵東征,并召回李鴻章,罷議和事。該生南下,召舊日結納之四方豪杰,有才之士,并市井無賴之流,一同登輪出發。不數日,直搗東京、克復西京、廣島,虜日皇并諸大臣,平定朝鮮內亂,回師內陸,擊潰侵華日軍,收復失地,大獲全勝。又任議和大臣,與日本訂立條約十則,無非日本賠償中國損失,戰爭販子被處死,受到各種懲罰,等等。該生則加官進爵,慶功受賞。正其時,忽聞有人大喊,驚醒一望,卻是好夢一場。
作者在作品中,表示出當時南方市民階層對當局應付中日戰爭不力的憤慨,尤其對議和不滿。作為這種反議和輿論的中心,上海各報紛紛提出各種對日作戰的策略。主張直搗東京,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寫于戰爭業已失敗之后的這篇小說,只能于失望的同時,將此種情緒和愿望以“夢幻”形式相寄托。誠可謂痛心至極!
作品對戰事描寫,極為簡略幼稚,下錄一段,以見全書風格:“生于是率師東向……會西南風大作,加汽鼓輪,瞬息千里。忽大霧蔽空,迷失海道,浪洶涌勢,且不測。士卒相顧失色,生立船首,撫膺大呼曰:‘天乎!天乎!我大清氣運不至若斯也!’乃具衣冠,焚香酹酒,禱于海神。禱畢,風浪頓息,逾時濕霧盡散,旭日翔踴,遙望極東,煙波浩渺之中,隱隱有崖岸浮起。因接羅盤經緯以測之,不覺躍起曰:‘此正偽東京也,不過數十里之遙耳!’遂令陸續發炮一百二十門以示威。炮止而師抵偽東京矣。倭人見天兵至,惶駭奔竄,不知所為。……”
上一篇:《梅妃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此中人語》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