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棄疾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首描寫農村生活的小令,是作者貶居江西上饒帶湖一帶農村時寫的。它通過自然風光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祖國江南農村生活的熱愛。詞題“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嶺在江西上饒城西四十里處),標明詞所描寫的是作者往黃沙嶺途中的自然風光,而且聽聞所見的是山村夏夜的景色。
詞的上闋寫晴天時的夏夜景色,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活力的山村夜景圖。開頭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描寫出幽美的農村夏夜景色。起句是:“月移影動”的境界,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鳥鵲是最敏感的,以為黎明了,不免驚噪幾聲。這種“月移影動”的境界,頗似從曹孟德“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王維“月出驚飛鳥”,蘇軾“月明驚鵲未安枝”,周邦彥“月皎驚鳥棲不定”等前人佳句化用而來。次句寫鳴蟬,由于清風習習吹動樹梢,驚醒了蟬兒的好夢,使蟬兒也鳴叫起來。三、四兩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寫豐收在望的喜悅。聽到從飄著稻花清香的水田里傳來一片熱鬧的青蛙叫聲,好像在告訴人們豐收的年景。因為蛙鳴古時認為是豐年的象征,所謂“蛙鼓兆豐年”的諺語,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聽蛙鳴就好象聽預報豐年。詞的上闋,通過月白風清、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處處蛙鳴的景物和音響,展示了農村夏夜的恬靜,但鵲驚蟬噪蛙鳴,卻是動態描寫,這樣以動顯靜的手法,藝術效果顯得更好。
詞的下闋,寫欲雨時的夏夜風光。開始兩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寫天空遠處有幾顆稀疏的星星,可見近處已經抹上了微云,看不見星星了。所以山前不覺飄落下來幾點小雨。這就把夏季氣候的特點很自然地表現出來。五代盧延讓《松門寺》詩:“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也是用“七八個星”來寫雨前的天象。下闋末兩句“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寫詩人先焦急后喜悅的心理,由于天氣驟然變化,夏夜的陣雨可能將臨,詩人心情焦急了,記得從前這里社林的旁邊有個茅店,怎么看不見了呢?不料轉身過了清溪小橋,茅店忽地出現了,正是避雨的好地方,喜悅之情油然而生。詞的下闋,逼真地寫出夏夜陣雨和行人的心情。作者雖然沒有直接來寫行人心情,但稀星疏雨帶來的焦急,舊店不見帶來的慌張,忽見茅店的欣喜,都洋溢在字里行間,這種以無寫有,不直接寫情而情自現的藝術手法,是很高明的。全詞洋溢著欣喜之情,反映了作者對農村的喜愛。
上一篇:(宋)劉過《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唐)韋應物《調笑·胡馬》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