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八公”與劉安的仙界遭遇
淮南王成仙的說法,到了東晉葛洪的時代,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民間信仰,獲得了新的發展,帶有道教化的傾向。《太平廣記》卷八《劉安》先根據史書總結了劉安的基本情況,接著說劉安厚禮招致天下方士,于是八公登門拜訪:
于是乃有八公詣門,皆須眉皓白。門吏皆密以白王,王使閽人,自以意難問之曰:“我王上欲求延年長生不老之道,中欲得博物精義入妙之大儒,下欲得勇敢武力扛鼎暴虎橫行之壯士。今先生年已耆矣,似無駐衰之術,又無賁育之氣,豈能究于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鉤深致遠、窮理盡性乎?三者既乏,余不敢通?!卑斯υ唬骸拔崧勍踝鸲Y賢士,吐握不倦,茍有一介之善,莫不畢至。古人貴九九之好,養鳴吠之技,誠欲市馬骨以致騏驥,師郭生以招群英。吾年雖鄙陋,不合所求,故遠致其身,且欲一見王。雖使無益,亦豈有損?何以年老而逆見嫌耶?王必若見年少則謂之有道,皓首則謂之庸叟,恐非發石采玉、探淵索珠之謂也。薄吾老,今則少矣。”言未竟,八公皆變為童子,年可十四五,角髻青絲,色如桃花。門吏大驚,走以白王。王聞之,足不履,跣而迎登思仙之臺。張錦帳象床,燒百和之香,進金玉之幾,執弟子之禮……
……八童子乃復為老人。告王曰:……吾一人能坐致風雨……一人能崩高山……一人能分形易貌……一人能乘云步虛……一人能入火不灼……一人能千變萬化……一人能煎泥成金……浮于太清之上,在王所欲。
安乃日夕朝拜,供進酒脯,各試其向所言,千變萬化,種種異術,無不有效,遂授《玉丹經》三十六卷……太子遷好劍,自以人莫及也,于時郎中雷被,召與之戲,而被誤中遷。遷大怒,被怖……恐死,與伍被素為交親,伍被曾以奸私得罪于安,安怒之未發。二人恐為安所誅,乃共誣告,稱安謀反。天子使宗正持節治之,八公謂安曰:“可以去矣,此乃天之發遣王,王若無此事,日復一日,未能去世也?!卑斯拱驳巧酱蠹?,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八公與安所踏山上石,皆陷成跡,至今人馬跡猶存。
這里將八公的出現及與劉安交往的情況和劉安的成仙原因都介紹清楚了?,F存葛洪《神仙傳》卷六《淮南王》的記載與此頗有不同,比如說八公“容狀衰老,枯槁傴僂”,因此守門人“拒之數四”,八公不得已“振衣整容,立成童幼之狀”;又如劉安問八公姓氏,答有“文五?!薄拔淦叩隆薄爸Π儆ⅰ薄皦矍g”“葉萬椿”“鳴九皋”“修三田”“岑一峰”;最后增加了武帝的懊悔及求方士和仙藥不得,王母授以仙經,最后尸解成仙,帶有濃厚的道教思想。
洛陽卜千秋墓壁畫中的夫婦升仙圖
葛洪《神仙傳》的記載提供了以往史書和傳說所沒有的新材料。
首先是八公的名稱和由來。八公的稱呼,最早見于王充的《論衡》?!兜捞撈氛f“《八公之傳》,欲示神奇”,王充并沒有確切地指出八個人的名字。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淮南要略》說:“養士數千,高才者八人:蘇非、李尚、左吳、田由、雷被、伍被、毛被、晉昌,號曰八公?!备哒T坐實為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等八人,實際上是高誘將《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出現過的人物強行牽合在一起。伍被是告發淮南王謀反的證人,卻又與左吳等一起列入八公,其實《神仙傳》也說八公與伍被無關。《神仙傳》說雷被比劍誤傷太子遷、與伍被合謀舉報劉安的時候,時八公已是淮南王座上賓,遂建議劉安一起升仙:“八公謂安曰:‘可以去矣,此乃天之發遣王,王若無此事,日復一日,未能去世也?!斯拱驳巧酱蠹溃窠鸬刂校窗兹丈?。八公與安所踏山上石,皆陷成跡,至今人馬跡猶存?!备鸷橐恢睆娬{劉安被人誣告中傷,突出劉安作為淮南王的無奈,又說劉安在八公勸導下升仙,突出了劉安的主動性,目的是為了說明修道成仙比人間王侯更有誘惑力。
其次是八公以神仙面貌的出現。葛洪《抱樸子·內篇》載:“仙人八公,各服一物,以得陸仙,各數百年,乃合神丹金液,乃升太清。”那么八公已經成為神仙了?!渡裣蓚鳌氛f:“天下道書及方術之士,不遠千里,卑辭重幣請致之。于是乃有八公詣門,皆須眉皓白?!蹦铣瘎⑺蔚母蓪氃凇端焉裼洝分幸嗾f:“淮南王安好道術,設廚宰以候賓客。正月上午,有八老公詣門求見。門吏白王,王使吏自以意難之曰:‘吾王好長生,先生無駐衰之術,未敢以聞。’公知不見,乃更形為八童子,色如桃花,王便見之,盛禮設樂,以享八公。”那么這八公是聽說了淮南王好道待客的名聲,親自到劉安府上求見的。彼時八公已是年邁之輩,因為門吏的懷疑,才化為八個童子。這與高誘所說的府上八名賓客,顯然有很大差別。北朝酈道元的《水經注·肥水注》記載了壽春八公山上劉安的廟,“亦云:左吳與王春、傅生等尋安,同詣玄洲,還為著記,號曰《八公記》,都不列其雞犬升空之事矣。”《八公記》對雞犬升天的民間故事已經不以為然,反映了民間和方術兩套不同的傳說體系。
因為八公的出現,劉安得以成仙,到了仙界,劉安又因為行為的傲慢得罪了主事者,被罰去掃天廁。實際上,這是對劉安升仙后處境的污名化處理,反映了一定的社會意識?!蹲髤怯洝返挠涊d最為詳細,說劉安“雞犬升天”之后,“遇諸仙伯,安少習尊貴,稀為卑下之禮,坐起不恭,語聲高亮,或誤稱‘寡人’。于是仙伯主者奏安云:‘不敬,應斥遣去。’八公為之謝過,乃見赦,謫守都廁。三年后為散仙人,不得處職,但得不死而已。”《抱樸子》載“河東蒲坂有項曼都者,與一子入山學仙,十年而歸家,家人問其故。曼曰:‘在山中三年精思,有仙人來迎我,共乘龍而升天。良久,低頭視地,杳杳冥冥,上未有所至,而去地已絕遠。龍行甚疾,頭昂尾低,令人在其脊上,危怖崄巇。及到天上,先過紫府,金床玉幾,晃晃昱昱,真貴處也。仙人但以流霞一杯與我,飲之輒不饑渴。忽然思家,到天帝前,謁拜失儀,見斥來還,令當更自修積,乃可得更復矣。昔淮南王劉安升天見上帝,而箕坐大言,自稱寡人,遂見謫守天廚(當為‘廁’)三年,吾何人哉!’河東因號曼都為斥仙人。”根據方士項曼都的說法,劉安由于言談舉止盛氣凌人,極不恭敬,得罪仙人,幸得八公救助才免被遣,被罰去謫守天廁,三年后不過是只能長生的散仙人,處境甚為不妙,這與漢代劉安的神仙形象大相徑庭。東漢王充《論衡·道虛篇》也提到了項曼都學仙的事情,但沒有提及淮南王劉安,到了東晉葛洪,劉安的事跡被拿出來與項曼都對比,顯然屬于后世意識的投射。魏晉以降產生的劉安成仙后的不幸命運的流行,很可能與劉安的謀反之事有關,統治者不希望有謀反劣跡的人死后在天界享受尊榮。漢代人對劉安的神仙形象還沒有真正展開,魏晉以后有了八公的傳說,引領劉安成仙,便編造了劉安天上的命運故事,而對劉安傲慢不倨形象的塑造,也是受謀反一事的影響。日本學者小南一郎發現左吳與項曼都應該是方士,他們說淮南王的故事,體現了方士的視野和要求,指出《神仙傳》的仙人傳記體現了道士或方士的立場,“正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道術或方術的靈驗,他們才宣揚那些據稱曾授予其術的仙人的事跡并對其加以神秘化”。(《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
孟津出土東漢表現神仙世界的銀殼畫像鏡
在南北朝的時候,已經有淮南王劉安的廟宇。酈道元《水經注》說“淮水”時提及:
山上有淮南王劉安廟。劉安是漢高帝之孫,厲王長子也。折節下士,篤好儒學,養方術之徒數十人,皆為俊異焉。多神仙秘法鴻寶之道。忽有八公,皆須眉皓素,詣門希見。門者曰:吾王好長生,今先生無住衰之術,未敢相聞。八公咸變成童,王甚敬之。八士并能煉金化丹,出入無間,乃與安登山,薶金于地,白日升天。余藥在器,雞犬舐之者,俱得上升。其所升之處。踐石皆陷,人馬跡存焉。故山即以八公為目,余登其上,人馬之跡無聞矣,惟廟像存焉,廟中圖安及八士像,皆坐床帳如平生,被服纖麗,咸羽扇裙帔枕物,一如常居。廟前有碑,齊永明十年所建也。山有隱室石井,即崔琰所謂余下壽春,登北嶺淮南之道室,八公石井在焉。亦云:左吳與王春、傅生等尋安,同詣玄洲,還為著記,號曰《八公記》,都不列其雞犬升空之事矣。按《漢書》,安反,伏誅,葛洪明其得道,事備《抱樸子》及《神仙傳》。
酈道元將劉安的特長和與八公的交往以及雞犬升天的事跡,進行了總結式的敘述,又述其親自登臨八公山參觀劉安廟的所見所聞。酈道元的記載真實記錄了南北朝時期民間對于劉安得道成仙的信仰。
上一篇:《淮南子·“兄弟二人不相容”》精解
下一篇:《淮南子》的作者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