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葉派詩群·杜運燮·追物價的人》新詩鑒賞
物價已是抗戰的紅人。
從前同我一樣,用腿走,
現在不但有汽車,坐飛機,
還結識了不少要人,闊人,
他們都捧他,摟他,提拔他,
他的身體便如煙一般輕,
飛。但我得趕上他,不能落伍。
抗戰是偉大的時代,不能落伍。
雖然我已經把溫暖的家丟掉,
把好衣服厚衣服,把心愛的書丟掉,
還把妻子兒女的嫩肉丟掉,
而我還是太重,太重,走不動,
讓物價在報紙上,陳列窗里,
統計家的筆下,隨便嘲笑我。
啊,是我不行,我還存有太多的肉,
還有菜色的妻子兒女,她們也有肉,
還有重重補丁的破衣,它們也太重,
這些都應該丟掉。為了抗戰,
為了抗戰,我們都應該不落伍,
看看人家物價在飛,趕快迎頭趕上,
即使是輕如鴻毛的死,
也不要計較,就是不要落伍。
諷刺詩的作法有多種多樣,其共同之處是都以嘲諷的態度抨擊反面的事物。發笑,是諷刺詩必須具備的審美效果。笑的出現,往往是矛盾被強調、被夸張的結果。一般的諷刺詩,笑是很單純的,含有否定性和愉悅性這二重性質。杜運燮的《追物價的人》卻不同,它也令我們發笑,但這種笑的結果是更深重的心酸。這首詩妙在嘲諷和自嘲兩種情調:一方面是物價飛漲成為“紅人”,另一方面是, “我”在拼命追逐著這位“紅人”。前者是一種存在的事實,后者是一種被迫為“我”制造的關系。一邊是舍掉家產和家人健康的、被掠奪的苦難,一邊卻聲稱這一切是“為了抗戰”,“不能落伍”。這是乖悖的,但卻是那個時代的現實。詩人自嘲的“我得趕上他”,就成了孤苦無依的含淚傾訴了,詩的諷刺具有了復義的效果。
這首詩寫于1945年,詩人在詩中諷刺了抗戰后期物價的狂漲,但運用的卻是輕松甚至有些俏皮的語勢。乍看起來,這可能會導致詩的調笑性質,但我們讀后就會領悟到詩人的藝術用心。詩中, “物價”被擬人化,成為“抗戰的紅人”,而“我”又在拼命“追上他”,并丟掉身邊的一切,包括妻子和兒女。這種“追求”的反意——“被逼迫”就在這啼笑皆非的情勢下表現出來。詩人在詩中多次說過, “抗戰是偉大的時代,不能落伍”,“為了抗戰,我們都不應該落伍”,“即使是輕如鴻毛的死,/也不要計較,就是不要落伍”。這是正話反說,表面上一本正經的嚴肅更深入地道出了事物本質上的荒謬,插科打諢式的反諷語言更深入地道出了內心的悲涼和無可奈何。如果換一種方式,比如正面抨擊,就難以收到這種痛快淋漓的諷刺效果。這是含淚的笑,它笑得人心里發緊、發疼……
上一篇:《朦朧詩詩群·江河·追日》新詩鑒賞
下一篇:《現代派詩群·徐遲·都會的滿月》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