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題材作法論·題材·行役
唐人詩行役異鄉,懷歸感嘆,而意相同者,如賈島云:“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备]群云:“風雨荊州二月天,問人初雇峽中船。西南一望云和水,猶道黔南有四千。”柳宗元云:“林邑山聯瘴海秋,牂牁水向郡前流。勞君更問龍池地,正北三千到錦州?!?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lishangyi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李商隱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時更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苯约炎饕?。(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五)
“馬上相逢久,人中欲認難”、“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皆唐人會故人之詩也。久別倏逢之意,宛然在目,想而味之,情融神會,殆如直述。前輩謂唐人行旅聚散之作,最能感動人意,信非虛語。戴叔倫亦有“歲月不可問,山川何處來”,意稍露而氣益暢,無愧于前也。(范晞文 《對床夜語》 卷五)
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
征行之詩,要發出凄愴之意,哀而不傷,怨而不亂。要發興以感其事,而不失情性之正?;虮瘯r感事,觸物寓情方可。若傷亡悼屈,一切哀怨,吾無取焉。(楊載 《詩法家數》)
升平之旅,猶或以窮而悲; 亂離之旅,窮且特甚,烏得不深悲乎? (方回 《瀛奎律髓》卷二九《春陰獨酌寄同年李郎中》評語)
凡道中詩皆可入羈旅,但欣戚微不同耳。(同上書卷二九 《白羊道中》 評語)
遷客流人之作,唐詩中多有之。伯奇擯、屈原放,處人倫之不幸也。或實有咎責而獻靖省循,或非其罪而安之若命,惟東坡之黃州、惠州、儋州尤偉云。(同上書卷四三)
若唐人詩之工者,亦多遷戍、下第、離別、遠行之什。故曰: 歡愉之詞難工,而窮苦之詞易好。有唐詩人類非得志于時,李、杜、郊、島窮人之最,達而能詩者,指不一二屈,惟窮乃工,豈非然哉! (孫承恩《文簡集》卷三○《刻三先生詩集序》)
唐人征戍語凄酸入骨、各極其妙。如“胡馬嘶一聲,漢兵淚雙落”、“百戰苦不歸,刀頭怨秋月”、“戰余落日黃,軍敗鼓聲死”、“赤肉痛金瘡,他人成衛霍”、“征人燒斷蓬,對泣沙中月”、“坐恐塞上山,低于沙上骨”等語,讀之真如霜笳曉角,悲哀欲絕。(葉矯然《龍性堂詩話》 續集)
余謂唐詩之善者,不出贈別、思懷、羈旅、征戍及宮詞、閨怨之作,而皆具于《國風》、大小《雅》。(喬億 《劍溪說詩》 又編)
唐人多于遷謫、征戍、行旅、別離中得好句。然壯語易,苦語亦難無病,自灸奚事爾耶?圣俞詩復為苦硬語,苦而能硬乃佳。(胡壽芝 《東目館詩見》 卷三)
上一篇:唐詩·作家論·虞世南
下一篇:唐詩·作家論·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