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神·魯迅》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一個小娃子,展開翅子在空中,
一手搭箭,一手張弓,
不知怎么一下,一箭射著前胸。
“小娃子先生,謝你胡亂栽培!
但得告訴我:我應該愛誰?”
娃子著慌,搖頭說,“唉!
你是還有心胸的人,竟也說這宗話。
你應該愛誰,我怎么知道。
總之我的箭是放過了!
你要是愛誰,便沒命的去愛他;
你要是誰也不愛,也可以沒命的去自己死掉。”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大意義之一是:中國人重新發現了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要求個性解放,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就是這人的發現的具體內容之一。因此,愛情就成為新文學家所普遍關注的一個主題。這首詩與當時其他詩人的愛情詩比較起來,其立意、構思和手法都頗為獨特。
就立意來看,這首詩沒有落筆于卿卿我我、纏綿悱惻的愛情本身,也不是寫獲得愛情的幸福或失去愛情的痛苦,而是提出了“應該愛誰”的問題。“東方發白,人類向各民族要的是人”。“魔鬼手上”,“終有漏光的處所”。新文化運動使深受封建禮教麻醉的“人之子醒了”(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愛”的覺醒是人性的最初覺醒,要求得到愛情,更要求解決“愛誰”的問題。這就使這首愛情詩具有更深一層的內涵。
就構思來說,詩人讓愛神與被愛情之箭射中者進行對話。愛神沒有具體回答“應該愛誰”的問題,只是讓“有心胸”——也就是“有頭腦”的人自己去思考,啟迪他決定了“愛誰”,就“沒命的去愛他”。魯迅在別的文章中說:“無論愛什么——飯,異性,國,民族,人類等等,只有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華蓋集·雜感》)。這就是“沒命去愛他”的最好的解釋。如果不懂得愛,那就是不懂“自我”的價值和“自我”對別人的價值。那么,這樣的人生又有什么意義呢?不就意味著行尸走肉嗎?所以“愛之神”說,要是“誰也不愛”,“就沒命的去自己死掉”。這樣的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希臘神話中的愛神厄洛斯(在羅馬神話中叫丘比特)的傳統形象是身上有翼的天真的少年,他飛翔在空中,張弓搭箭,向人間傳送愛情。這首詩一開始就描繪了愛神的這一生動形象。這一藝術技巧的運用,使詩篇饒有情趣。
上一篇:《煤的對話——AY.R·艾青》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愛情的故事·張天民》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