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裘逍遙,身穿羊羔皮襖四處逍遙,
狐裘以朝①。坐朝時披著華貴的狐皮袍。
豈不爾思?怎能讓我不為你思慮?
勞心忉忉②。憂心忡忡把心操。
羔裘翱翔③,身穿羊羔皮襖到處游逛,
狐裘在堂。朝堂上穿著華貴的狐皮裝。
豈不爾思?怎能讓我不為你思慮?
我心憂傷。擔心國事心憂傷。
羔裘如膏④,羔皮柔軟潔白如油膏,
日出有曜⑤。日光之下光閃耀。
豈不爾思?怎能讓我不為你思慮?
中心是悼。心情沉重難忘掉。
[注釋]①朝:朝堂,朝見群臣的公堂。②忉忉:憂慮的樣子。③翱翔:指到處游逛。④膏:油脂。⑤曜:同“耀”,閃閃有光。
[賞析]這是一位關心國事的士大夫為諷喻其君而作的一首政治怨刺詩。檜,是周初分封在檜地(今河南密縣附近)的小國。周室東遷不久,即為鄭桓公所滅?!对娦颉氛J為:“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國小而迫,君不用其道,好潔其衣服,逍遙游燕,而不能自強于政治,故作是詩也。”朱熹《詩集傳》解說略同。此詩主要表達了作者對其國君每日只知美服、遨游,荒于國事的擔憂。感情真切,憂國之心沉重、感人。
詩凡三章,各章前二句均寫其君只知錦衣美服,沉湎于游樂;后二句則極寫自己的勞心憂慮之情。詩中寫這位國君身著上好的羔皮皮襖,到處逍遙、享樂;上朝時則穿上更為華貴的狐皮袍子擺派頭兒。“國小而迫”,危機四伏,亡國之禍,迫在眉睫,他卻如此麻木不仁,這怎不令人擔憂呢?第一章,寫其自由自在之狀,用“逍遙”;次章則用“翱翔”,意雖略同,但后者更帶有放蕩尤甚而自鳴得意的意味。表示其沉于游樂之心,愈演愈烈。與此相應的,詩人在三章中寫自己的心情,也是日益沉重有加:先是勞念(“勞心忉忉”),次是憂傷(“我心憂傷”),最后則是沉痛至極(“中心是悼”)。還值得一提的是,詩中第三章形容羔裘的兩句:“羔裘如膏,日出有曜?!睂懜崞さ娜釢櫇嵃祝哔F華麗之狀,躍然在目。全詩用重章復沓的形式寫成,三章重復用“豈不爾思”的反問語言來寫自己的思慮之情,充分表達了詩人關心國事、情不能已的心態,增加了詩的感染力。
上一篇:《羔羊》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羔裘》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