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戈壁舟》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故鄉是美麗的,
從前我是那樣厭惡你,
你像一顆明珠,
深深埋在污泥里。
我在你的懷里生長,
沒有絲毫自由呼吸。
我毅然地離開你,
去迎接狂風暴雨,
在多少次生死關頭,
也決不回頭遲疑。
現在你像一朵鮮花,
在朝霞中那樣美麗,
現在我回來了,
我回來了,
展開披滿陽光的羽翼。
山是那樣青,
水是那樣綠,
城市是那樣燦爛,
陌路人都成兄弟。
我像一個初戀者,
沉醉地投入你的懷里。
現在我才明白,
我從來沒有離開過你;
過去的厭惡,
正是太過于愛你……
1956年7月20日赴北京途中
詩人的故鄉是四川成都。成都地方古稱華陽國,后世稱為益州,稱為蜀郡。其地有岷峨山水、錦官故城,物阜人豐,遐爾聞名。所謂“揚一益二”,所謂“天府之國”,都是指它的山川美好、物產豐富而言。有這樣一個故鄉,似乎值得夸耀。但是,天府之國的四川,在黑暗的年代,卻只是地主和軍閥的天堂,對窮人老百姓來說,只是一座牢獄。詩人于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懷著對家鄉的愛,對現實的恨,決然地離開故鄉出走,去參加革命。本詩一開始就脫口而出:“故鄉是美麗的,從前我是那樣厭惡你”,說的就是當年他離家出走時的那種愛恨交織的感情。這首詩是1956年,詩人在寶成路工地深人生活,經成都赴北京途中所作。詩作所抒寫的,當然是對家鄉的熱愛,對家鄉的新生的慶幸,“厭惡”云云,“污泥”云云,都不過是表現方法上的一種墊襯而已。詩的結尾又寫道:“過去的厭惡,正是太過于愛你……”可見作者采用這種首尾照應的墊襯手法的藝術匠心。
詩人在贊頌家鄉時,使用了貼切的比喻。第一節“你像一顆明珠”,第二節“你像一朵鮮花”,“明珠”、“鮮花”都被時間環境所限定:明珠沉埋于污泥,鮮花擢秀于朝霞,不可移易;如果翻轉過來,不僅不成義理,而且也無法修辭了。
詩人在抒發鄉戀之情時,并沒有局限于一己的眷戀之情,而是推己以及人。第三節“山是那樣青,水是那樣綠,城市是那樣燦爛,陌路人都成兄弟”,陌路兄弟是個點眼句子,形成了很高的境界。不然,山自青,水自綠,你自初戀,你自沉醉,與我外鄉人何干?
本詩在章法組織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押韻勻整,音調諧美。本詩各節,兩句一押,用韻勻整而綿密,吟誦起來,抑揚纏綿,低回多情。
家鄉念,故園情,這題材不知被古今中外的作家、詩人寫過了多少遍!父母之舊邦,桑梓之所在,水土之所長養,風俗之所熏陶,其所系念于人情者,必至深至切。因而,熱愛故園,眷戀鄉土,也就成為人類共同的至善至美的感情。這種至善至美的感情,一旦形之于作家、詩人的筆下,無不真性流露,感情激越,很少有枯槁貧瘠之作。然而,當著人們的鄉戀之情是與一種動蕩和變故相關聯,是以一種不得已的憂時傷亂、去國懷鄉的情況為背景時,鄉情就會有一種特殊的含意,熱愛家鄉、眷戀鄉土的純真之情就會升華為摯熱的愛國、愛人民的高尚思想。誰不熱愛家鄉,誰就不會愛祖國。我們讀這首《故鄉》,難道不是就有這樣親切的感受嗎?
上一篇:《故鄉·徐玉諾》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故鄉·李金髮》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