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月夜召太真妃以步輦從,詔特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遽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欣承詔旨,猶苦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曉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龜年遽以詞進,上命梨園弟子約略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太真妃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領,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太真飲罷,飾繡巾重拜上意。……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于他學士。會高力士終以脫烏皮六縫為深恥,異日太真妃重吟前詞,力士戲曰:“始謂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拳拳如是?”太真妃因驚曰:“何翰林學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太真頗深然之。上嘗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 ○唐·李濬《松窗雜錄》 事亦見《新唐書·李白傳》、宋·樂史《楊太真外傳》、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一八、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二。
[述要] 開元年間,宮廷中才開始重視牡丹。玄宗李隆基將紅、紫、淺紅、白四色花種移植在興慶池東沉香亭前。當牡丹怒放時,玄宗在月夜令貴妃楊玉環乘上步輦(一種人抬的小轎)隨從賞花,又詔令挑選十六名最出色的樂工,演奏助興。著名歌手李龜年手捧檀板,領眾樂工上前準備歌唱,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怎么唱舊歌?”于是賜翰林學士李白金花箋,命他寫《清平調》三首。李白欣然承命,只是苦于宿醉未醒。他提筆寫畢,玄宗命樂工調好樂器,令李龜年演唱李白新作。貴妃手持玻璃七寶杯,內盛涼州葡萄酒,笑領君王美意,內心十分歡暢。玄宗自吹玉笛配合歌唱,每逢二曲交替處,就放慢節奏,緩緩吹奏以討好貴妃。貴妃飲完酒,戴上繡巾再次拜謝玄宗厚意。此后,玄宗于翰林學士中最看重李白。但高力士深以為李白脫靴為恥。有一天貴妃重吟李白《清平調》三首,高挑撥說:“我原以為您應對李白恨之入骨,怎么反倒如此欣賞這詩?”貴妃驚問:“翰林學士會這樣以詩侮辱人嗎?”高說:“以漢趙飛燕比您,這是極端地輕視您。”貴妃頗以為然。玄宗曾有意授李白官職,但最終卻因宮中阻止而作罷。
[按語] 李白入翰林院在天寶初年,楊玉環冊為貴妃在天寶四載八月。
[事主檔案] 楊玉環(719—756) 即楊太真。唐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西南)人。小字玉環。善音律歌舞。初為玄宗子壽王瑁妃。天寶三載(744)入宮,得玄宗寵愛。次年封為貴妃。十四載,安祿山發動叛亂。玄宗逃奔到馬嵬驛(今陜西興平西)時,她被縊死。
李龜年 唐宮廷樂師。善歌,又善奏羯鼓、篳篥。玄宗時在梨園供職,曾作《渭州曲》。安史之亂后,流落江南。杜甫有《江南逢李龜年》詩。
上一篇:《酬對閑敏 袁憲 到溉 周弘正 袁君正》
下一篇:《醉鬧西湖 胡應麟 汪道貫 王世貞 戚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