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道教·太平道
早期道教組織之一。東漢張角創建于靈帝熹平年間(172-178),因奉 《太平經》 為經典,故號為 “太平道”。張角是冀州巨鹿 (今河北平鄉) 人,信奉黃老道,先與其弟張寶、張梁在家鄉以符咒治病傳教,以太平、富足的 “大順之道” 為追求的目標。據史書記載,張氏兄弟手持九節杖,口中念著神咒,教病人叩頭思過,又化符水讓病人喝,病愈者就是信道之人,不愈者則是不信道之人。據說,其符咒頗有奇效,治愈者不少,自然信徒也就不少。張角在家鄉布道取得成功后,又派出八位弟子分赴各地傳教。于是信徒日眾,十余年間達到數十萬,遍及北方各州。張角將其分為三十六 “方”,各設渠帥統領之,實際上已經成為以宗教為基礎的準軍事組織。當時朝政由宦官把持,社會黑暗,民怨沸騰,張角遂倡言: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并于靈帝中平元年 (184)發動各地信徒同時起義。張角稱“天公將軍”,張寶稱 “地公將軍”,張梁稱 “人公將軍”。為顯示代漢而興者為土德 (土色黃),徒眾都頭纏黃巾作為標志,時人謂之“黃巾軍”。黃巾起義失敗之后,張角被殺,太平道也隨之銷聲匿跡。
上一篇:宗教學·道教·太上老君
下一篇:倫理學·品格·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