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夸西莫多
又譯夸齊莫多。20世紀意大利著名詩人和翻譯家。出生在西西里島莫迪加的一個鐵路員工的家庭。在艱難貧困的歲月中,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他曾在羅馬大學工程系學習,對工藝技術和幾何學有過深入的研究。兩年后,迫于生活,不得已中綴學業(yè)去謀生。當過繪圖員、管理員、職員,在各種職業(yè)中飽嘗了人世辛酸。1926年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以后在佛羅倫薩結織“隱逸派”著名詩人蒙塔萊,并為當時著名的文學雜志 《索拉利亞》撰稿。他的不少詩作引人觀注,他也由此逐漸成為意大利文壇上頗有名聲的一位詩人。1930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詩集 《水與土》,獲得很高的評價。自1938年起,他辭去土木工程公司的工作,開始從事新聞工作。由于他聲望日隆,1939年被委任為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意大利文學教授。
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前,他的作品主要有 《水與土》、《消逝的笛音》 (1932)、《詩鈔》 (1938)、《瞬息間是夜晚》 (1942),這些詩作是典型的“隱逸派”詩歌。詩中充滿了對舊時生活的回憶,對童年和青年時代戀人的緬懷,對故鄉(xiāng)秀麗風光的謳歌,以及無法尋得幸福而產(chǎn)生的痛苦。這些詩作沉浸于自我感受,飽含著詩人希望擺脫嚴酷的現(xiàn)實,寄托孤獨的心靈,重新獲得幸福和青春的思想感情。在法西斯統(tǒng)治時期,表達了渴求自由與民主,熱愛鄉(xiāng)土和人民,維護人的價值的心聲。但詩作也常常悲嘆人類的命運和歷史,流露出沮喪、煩悶的心緒和悲觀、哀傷的情調(diào)。這些詩作避免從正面去揭露現(xiàn)實的社會矛盾,而只通過對大自然環(huán)境的描繪來隱喻人生和現(xiàn)實。
夸西莫多在政治上反對法西斯主義,為此他曾被捕入獄。在“抵抗運動”的風暴中,夸西莫多的詩歌逐漸跳出了個人情感的天地,開始寫作社會詩歌,譴責法西斯的罪惡,反映人民的痛苦與抗爭。詩作風格也較前期更為明朗。此階段他創(chuàng)作的詩集 《日復一日》 (1947)、《生活不是夢》(1949))、《樂土》 (1958) 等,描繪殘酷的戰(zhàn)爭和法西斯的暴行給人類帶來的浩劫。歌頌與黑暗統(tǒng)治進行英勇斗爭的優(yōu)秀戰(zhàn)士。詩篇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現(xiàn)了詩人對一個既無恐怖又無仇恨的自由國家的憧憬。
夸西莫多的詩歌獨具風格。他排斥抽象的觀念,擅長馳騁豐富、浪漫的想象,運用象征、隱喻、聯(lián)想創(chuàng)造鮮明的藝術形象。直接訴諸人的視覺、聽覺和幻覺,把內(nèi)心感受最深的霎那捕捉住,并從自然中攝取意境新巧的景象,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在凝煉的語句,優(yōu)美的音韻中,使詩歌情思濃郁、動人心弦。
夸西莫多除了詩歌創(chuàng)作外,還從事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的研究工作。他先后翻譯了荷馬、維吉爾、索??死账?、莎士比亞、莫里哀、裴多菲等人的作品。此外夸西莫多還著有多卷論述文學、電影、繪畫、戲劇的文集,以及評論集 《詩人與政治家》。
由于夸西莫多的抒情詩“以高貴的熱情表現(xiàn)了我們時代生活中的悲劇”,1959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金。
上一篇:西方文學·羅蘭·巴爾特
下一篇:西方文學·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