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編輯出版·冊頁制度
書籍的一種裝幀形式。是現在世界上書籍的普遍和最為通行的書籍裝幀形式。出現于唐朝末年。由于印刷術的廣泛使用,印本書逐漸取代寫本書,冊頁制度因而產生。雕版印刷使書紙變成一頁一頁的單頁,然后再將每一頁裝訂成冊,人們把圖書的這種形式稱為冊頁制度。冊頁制度的最初裝幀形式是蝴蝶裝。蝴蝶裝就是將單面印成的書頁使有文字的一面,面對面地折疊,并將中縫處粘貼在一張用于包背的紙上,每頁的兩端猶如蝴蝶的雙翅向兩邊伸開。這種裝幀形式的缺點是版心在內,左右邊欄分別向外,閱讀起來接連翻兩頁空白才能讀下去。為了避免經常見到無字的紙背,人們將書頁改為正折,使有字的一面向外,版心成為書口,這種裝幀形式就叫包背裝。包背裝流行于元代,明清不少書也采用這種形式。包背裝版心變書口,不便像蝴蝶裝豎立排架,所以改為平放,封面也由硬紙改作軟紙封面。在包背裝的基礎上,明代又產生了線裝。線裝的方法基本同包背裝,只是不用整張書衣包背,而改用前后各加書衣,然后加工裝線,直接裝訂成冊。一般線裝書打四孔,稱為“四針眼線”;開本較大的在上下角處再各打一眼,就成了“六針眼線”。冊頁制度取代卷軸制度,是我國書籍制度上的又一次革命。其方法經不斷的改進、革新,一直沿用到今天。
冊頁
上一篇:繪畫·關仝
下一篇:古代典籍·農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