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農桑輯要
7卷。元大司農編修。成書于至元十年(1274),初刻于至元二十三年。卷一《典訓》、《耕墾》,卷二《播種》,卷三《栽桑》,卷四《養蠶》,卷五《瓜菜》、《果實》,卷六《竹木》、《藥草》,卷七《孳畜》,末有《歲用雜事》。內容以耕植栽培為主,兼及禽畜、蜂、魚飼養,亦倡棉花、苧麻的栽培。蠶桑雖各只一卷,但篇幅約占全書三分之一,足見其地位的突出。書中大部分是輯錄古代及當時農書的材料,但也有作者新添的,標明“新添”字樣,約占全書十分之一。《典訓》是用歷史資料說明農業生產地位的重要和作用的巨大,可以說是總論。其余全是技術資料。《耕墾》是土地整理利用總述。《播種》是谷物、油料、織維三類基本農作物的耕作、栽培分論。以下各卷則分別是蠶絲生產、瓜果、經濟林、藥材、家畜、家禽、魚、蜜蜂等種植和飼養的分論。最后的《歲用雜事》是一年農家工作的月程表。《農桑輯要》在思想體系和項目安排上是以《齊民要術》為范本。它繼承了《齊民要術》注明資料正確來源和謹守原文的優良傳統,引文有謹嚴的時代次序。書中博采經史諸子,所引農書不僅有《汜勝之書》、《四民月令》、《齊民要術》、《四時纂要》等重要農書,而且有多種已佚的宋、金農書。此外還間接轉引了眾多的經史諸子之書,這于校勘古籍也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意義。
上一篇:圖書編輯出版·冊頁制度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論·馮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