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細針密線》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五律限于字句,雖有才氣,無從施展,極縱橫變化之能,仍不許溢于繩墨之外。如工部之《岳陽樓》第五句“親朋無一字”,與上文全不相連。然人于異鄉登臨,每有此種情懷。下接“老病有孤舟”,倘無“舟”字,則去題遠矣?!叭竹R關山北”所以“親朋無一字”也。以此句醒隔句“憑軒涕泗流”。親朋音乖,戎馬隔絕,所以“涕泗流”?!皯{軒”者,樓之軒也。以工部之才為律詩,其細針密線有如此,他可類推。(延君壽《老生常談》)
【詩例】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解析】
詩學中的“細針密線”之說是屬于謀篇布局范疇里的問題。它的作用在于組織篇章、縫合材料,使其嚴謹周密,于曲折變化之中不遺縫隙、不留漏洞,其內部的聯系具有邏輯性和條理性。清人延君壽認為盡管五言近體詩字句有限,短章簡語而格律森嚴,同樣不可拋開法度“溢于繩墨之外”。實際上,“少陵五言律,其法最多。顛倒縱橫,出人意表”(《詩鏡總論》)。試以《登岳陽樓》為例來看詩人獨運的匠心。全詩主旨抒發飄零孤獨的身世之感、撫時念亂的憂國深情,把個人遭際同國家命運捆在一起,悲慨沉著,激楚蒼涼。但是詩作起筆卻寫臨眺喜悅情懷,正像仇兆鰲所釋: “ ‘昔聞’、‘今上’,喜初登也?!鄙窠灰丫玫脑狸枠锹劽煜拢K于登臨其上,一睹壯采,自然心胸頓開,感覺愉快。接著詩筆順勢橫掃,展現了江湖大澤的廣闊宏偉的氣勢。“雖不到洞庭者讀之,可使胸次豁達”(《杜詩詳注》)。前四句寫景,“狀樓前水勢”,由聞到見,從陸至水,“包吳楚而浸乾坤”(同上),時空相連,線索清楚,針縫細密。五、六兩句忽開一境,轉言客子鄉關之思,看似筆觸自雄渾開闊之境陡跌個人身世的狹窄天地,粗心的讀者始以為“闊狹頓異”,上下脫節。如能稍事推敲即可覺察到 “親朋”一句承“吳楚東南坼”而來 (孫洙《唐詩三百首》)。詩人晚年舉家漂舟,流寓岳陽,佇立樓頭眼望茫無際涯的湖水宛如分開東南半壁。敏銳的詩人從身外的山河阻隔反觀個人的處境,便會自然吐出孤苦落寞之嘆?!袄喜 本涫撬角芍Z,繼寫詩人境況,其中“舟”字由第四句轉出并和“浮”字相互生發。這樣放開筆寫自身而不離題,“倘無 ‘舟’ 字,則去題遠矣”。尾聯是詩人感情的升華,擴展視野,推己及人,聯想蒼生社稷的災難,悲憤交至,禁不住涕泗縱流。由此可見,詩篇攄情波瀾起伏而意脈貫穿,絲絲系連。以登樓開篇用“憑軒”綰合,其間頸聯是通首的關鍵,伏應轉接,情景相生,開闔盡變,卻以之穿針引線形成一體。依據劉熙載的說法,綰結全篇的詩眼“或在起,或在結,或在中,而以在中為較難。蓋限于對偶,非高手為之,必至物而不化矣”(《藝概·詩概》)。就杜甫的作品看,詩眼放在何處仍是隨表情達意的需要而定。黃生說: “如何氏山林之五,滄江碣石、風筍雨梅、銀甲金魚皆散錢也,而以一 ‘興’字穿之,是線在結也;如秦州《遣懷》霜露菊花、斷柳清笳、水樓山日、歸鳥棲鴉亦散錢也,而以 ‘愁眼’二字聯之,是線在起也。此詩(指 《江閣對雨有懷行營裴二端公》)地日山云、雷殷水文亦散錢,而以‘陰晴’二字冠之,‘雨來’二字收之,是線在起結也?!?江浩然《杜詩集說》引)不管詩的線索在哪里點明,作者都必須全局在胸,通盤謀劃,然后運筆行文,如線穿珠,“隨事隨物,流出胸臆,自成確當不可易之格,自有獨造未經道之語”(《野鴻詩的》),這也是細針密線詩學術語的應有之義。劉勰在論及作品結構布局問題時,就提出了“裁衣之待縫緝”(《文心雕龍·附會》)的看法。他認為把文章組織成周嚴縝密的整體,則和做衣服有待于剪裁、縫制相類似。這是細針密線之說的濫觴,對后世影響不小。明代李漁結合戲劇創作,深入發揮,豐富了劉氏的觀點。他說:“編戲有如縫衣,其初則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湊成。剪碎易,湊成難。湊成之工,全在針線緊密,一節偶疏,全篇之破綻出矣。”(《閑情偶寄·密針線》) 當然,詩歌與散體文不同,結構布局、細針密線地“縫緝”,亦應有相對的特點。概言之,如沈德潛所論:“詩貴性情,亦須論法。亂雜而無章,非詩也。然所謂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應,承接轉換,自神明變化于其中,若泥定此處應如何,彼處應如何,不以意運法,轉以意從法,則死法矣?!?《說詩晬語》)詩歌普遍的比散體文短,特別是五七言律絕更為典型,但組織完美的篇章并不簡單,有規矩而無定法,錯綜復雜,因宜適變,而“言之有序”必得為“言之有理”服務倒是變中不變之法。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賓主對挑》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草蛇灰線》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