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休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南朝·梁沈約撰。沈約(441~513),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他歷仕宋、齊、梁三代,著作很多,名望很大。他因幫助梁武帝登位有功,封為尚書仆射,建昌縣侯,后來官至尚書令,死后謚“隱”。他學識淵博,著作有《晉書》、《宋書》、《齊紀》、《四聲譜》等。《宋書》流傳至今,列為“廿四史”之一。他的文章中的賦、論、碑、銘,足以表明他才高識廣,齊、梁兩朝的許多詔誥也都出自他的手筆。他在詩壇的地位同他對聲調、格律方面的探討有密切的聯系。他根據漢語“四聲”的存在,提出作詩在音律方面應該避免的8種毛病。這些要求其實過于苛細了,連他自己也不能完全做到。但這“四聲八病”之說對于唐代格律詩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他的詩內容平庸,著意雕飾。因與謝朓、王融等人都有強調聲韻格律的特點,所以稱為“永明體”。他的較好的作品是描寫山水景物的詩,如《早發定山》、《別范安成》等。他的詩文數量極多,據《梁書》和《南史》本傳的記載,《隋書·經籍志》的著錄,都是100卷,但久已散佚。現今流傳的沈集是后人所輯。明代薛應旂所輯《梁沈約集》1卷,收在《六朝詩集》中。阮元聲輯評的《沈隱侯集》16卷,收在《劉沈合集》中。張溥所輯《沈隱侯集》2卷,收在《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近人丁福保所輯《沈休文集》9卷,收在《漢魏六朝名家集》中。
上一篇:《汲冢瑣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沈寄簃先生遺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