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鏡仕女圖
明·陳洪綬作
絹本設色
縱一○三.五厘米
橫四三.二厘米
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陳洪綬(老蓮)具有強烈民族意識,以精能見勝,風格突出,獨樹一幟,給明末畫壇放射出異彩。
對鏡仕女圖
此圖是他中后期的佳作,自題“種桃三百樹,顏色亦如之。莫向深宮說,美人爭自為”。可以想見不事常規,追求奇古,單純中富有變化,突出了一位恬靜、娟秀的仕女形象。她兩手托鏡自照,神態優閑。著交領右衽束袖短上衣,外系長裙,腰間配有錦紋織物及玉環小綬。上衣短而下裙長,袖口窄,下角圓,反映了明代仕女流行的衣著特點,唯裙腰束得很高,當是畫家根據其審美理想所作的藝術處理。歷代貴族婦女的發型以高大為貴,此圖也不例外,插有“金鬢花”一類頭飾。畫面環境樹石相伴,泉水隱現,人景契合,用筆細勁流暢,設色清新淡雅,展示了畫家的高湛才情。單純、明快的線條,更表現出作者對藝術形式美的求索。中國人物畫十分強調線條的運用,特別是服飾的褶紋,如唐人重法度,用線嚴謹精巧;宋人重物理,用線疏密有當;元人重意趣;明清重性情,揮灑自如,各自形成了人物畫線條美。而老蓮此圖的衣飾用筆,純屬中鋒,則寓清剛圓勁于長短、輕重、抑揚、頓挫之中,如同奏樂,使人體會到一種韻律感。從整個畫面講,老蓮此圖的用筆還有特征,即人物屬于密體而背景屬于疏體,從而形成人和自然之間的節奏變化,在藝術處理上可見匠心。此外老蓮造形夸張,大都帶圓弧形,時常比例失調,反映了文人寫意畫脫略形似的審美意趣,可善于傳神,無令人生厭的媚態,實為難得。
近人黃賓虹說:“老蓮畫法上溯晉唐,下開揚州八怪之先聲,以至山陰諸任氏而止。”(《陳老蓮之古道》)概括了他的作品的師承影響。清張庚在《國朝畫征錄》中指出,老蓮的人物畫“軀干偉岸,衣紋清圓細勁,兼有公麟、子昂之妙,設色學吳生法,其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三百年無此筆墨也”。陳撰《玉幾山房畫外錄》說他兼學唐、宋、元人之長,才可“橫行天下”。這些話甚可幫助我們深入欣賞陳老蓮人物畫。
上一篇:《玉堂柱石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蓮石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