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相生《有情無語》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如書如畫,有情無語,更自可憐。(高棅《唐詩品匯》卷三十五引劉辰翁語)
【詩例】
美人梳頭歌
李賀
西施曉夢綃帳寒,香鬟墮髻半沉檀。
轆轤咿啞轉鳴玉,驚起芙蓉睡新足。
雙鸞開鏡秋水光,解鬟臨鏡立象床。
一編香絲云撒地,玉釵落處無聲膩。
纖手卻盤老鴉色,翠滑寶釵簪不得。
春風爛漫惱嬌慵,十八鬟多無氣力。
妝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數步踏雁沙。
背人不語向何去,下階自折櫻桃花。
【解析】
“有情無語”,標示出李賀《美人梳頭歌》的藝術特色。其技巧是,第一,只描寫美人之形象、動作,而不抒發其內心情感,但是通過形象、動作描寫,卻強烈暗示出了內心情感。雖說“有情”,是見于象外。第二,女主人公沒有言語、對話,全幅描寫幾乎沒有聲音描寫。不僅“無語”,而且“無聲” (詩中語)。其效果是,極富于默示性,和別具一格的感染力(“更自可憐”)。
詩中前四句,描寫美人睡覺與睡醒。其中第三句寫轆轤聲響,是全詩唯一的聲音描寫,因此之故,就愈加顯示出女主人公居處之沉寂。次四句,描寫美人起床梳妝。“一編香絲云撒地,玉釵落處無聲膩”,把玉釵落地之聲(聽覺),轉化為玉釵落在撒地之青絲上的無聲之膩(觸覺),描寫沉寂之氛圍,已極詩家之能事。此種深深之沉寂氛圍,默示著女主人公之無邊寂寞。“纖手”四句,續寫美人梳頭,暗示深入一層。“春風爛漫惱嬌慵,十八鬟多無氣力”,美人正當大好春光,卻是“嬌慵”而“無氣力”,足見其孤獨落寞,虛擲春光。結筆四句,描寫美人妝成之后容飾之美,與美人背人不語自折櫻花,兩幅畫面形成意味深長的對比:櫻花猶自有人采折;而美人只虛度韶光而已。這意味,仍然是默示出來的。整幅詩篇,都是以形象描寫來默示美人情感,以無語無聲來深化寂寞氛圍。
晚唐溫庭筠《菩薩蠻》詞:“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可以說是李賀《美人梳頭歌》的縮寫。溫詞消去了李詩唯一的聲響描寫,營造出絕無聲息的意境,可以說是青出于藍。南宋陸游《烏夜啼》詞:“金鴨馀香尚暖,綠窗斜日偏明。蘭膏香染云鬟膩,釵墜滑無聲。冷落秋千伴侶,闌珊打馬心情。繡屏驚斷瀟湘夢,花外一聲鶯。”可以說是李賀此詩的改寫。陸詞“蘭膏”二句,是用李詩“一編”二句現成之語。陸詞將美人驚夢由開端移到結尾,改變了李詩的描寫順序,可以說是自有新意。但是,溫、陸兩詞在美人傷春的主題上,尤其是在有情無語的技巧上,皆師法于李賀此詩。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虛實相生《妙筆繪貧》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虛實相生《深細活潑》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