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用韻《韻凡八轉》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云間唐陳彝稱此詩韻凡八轉,如赤驥過九折坂,履險若平,足不一蹶。可謂知言。(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一)
【詩例】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解析】
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加強形式,是富有音樂性的語言的藝術形式。惟其如此,詩才能以聲韻之諧美,打動人心。對于岑參的《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古今評者多著眼于它對邊關戰事的出色描寫,而較少專門論及其聲韻方面的特點。王夫之的評論借他人贊語特別稱道這首詩用韻的精妙變化,并指出詩人嫻熟的押韻技巧。其評論亦可謂至言。
本詩用韻變化的顯著特點是“韻凡八轉”。全詩18句,9個韻腳,詩人采取逐章轉韻的方法,平仄交錯運用,產生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的音樂效果。作者先以入聲藥韻起首,接下是平聲齊韻、入聲職韻、平聲庚韻、去聲送韻、平聲元韻、入聲曷韻、平聲真韻,最后兩句再用平聲真韻結束。通讀全詩,其形成的是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的聲律,韻凡八轉,詩歌隨著韻腳的轉換,清濁剛柔,高下疾徐,極好地表達了詩人的情感的起伏變化。
結合作品來分析,這一特點便十分明了了。詩歌是以邊塞戰事為題材的。開篇警奇,首先寫戰斗發生之前兩軍對壘的緊張狀態:“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開頭兩句連用 “輪臺城”,一“城頭”、一“城北”,以連貫的語勢烘托出戰前的氣氛。然后緊接兩句倒述氣氛緊張的原因是因為胡兵入侵,唐軍正壁壘森嚴,隨時準備迎戰敵軍。仄——平——仄聲韻的變化,恰符合局勢之一觸即發的緊張狀態。接下四句寫唐軍出征并與敵交戰的情形,從詩句的氣勢來看稍舒緩,大軍的出征是從容、鎮定的,與敵交戰是滿懷信心和勇武亢奮的,詩句的韻亦由仄聲而轉入平聲。但是戰斗并非輕易順利,而是異常艱苦卓絕:“虜塞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為了擊退強大的敵方兵力,無數將士浴血奮戰,英勇捐軀。戰場上慘烈、昂揚的氣氛躍然紙上,詩之音韻又由平聲轉入仄聲。末四句是詩人對即將出征的封大夫的贊揚和祝愿。在此之前詩句皆兩句一轉韻,節奏急促,而此四句一韻流轉而下,預示著戰斗必勝,三軍必將凱旋的結局。
評語說此詩韻凡八轉“如赤驥過九折坂,履險若平,足不一蹶”,所言極是,道出了詩人用韻流暢、多變的嫻熟才藝。由于音韻的奇特效果,從詩中我們不難感受到詩人起伏激動的意緒,而詩句韻體所形成的注坡走丸之勢,確使此詩讀來令人回腸蕩氣,使讀者深深為邊塞將士之勇武氣概所感動。岑參另有一首《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與這首《輪臺歌》為同一時期、就同一事而作,詩中主要寫唐軍出征的惡劣的自然環境。全詩亦頻頻換韻,句句用韻,三句一轉,造成急促有力的節奏,通篇讀去仿佛是一首聲情激越的軍隊進行曲,與《輪臺歌》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逐解轉韻》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韻轉意連》原文|注釋|賞析